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表观的意思、表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表观的解释

(1) [apparent]∶五官6*能感觉到的,尤指视觉能感觉到的

表观的改变

(2) [prima facie]∶以直接印象为基础的

表观的似真性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表观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表观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基础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以下结合权威辞书进行说明:


一、基础释义:表面可见的特征

  1. 外观显现

    指事物外在呈现的状态或现象,强调可直接观察到的属性。

    例:表观现象、表观特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7页。

  2. 非本质的呈现

    与“实质”相对,指事物暂时或局部的外在表现,可能未反映内在规律。

    例:表观繁荣(实际可能隐含危机)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28页。


二、引申释义:科学及哲学语境

  1. 物理学与化学中的特定概念

    用于描述物质在宏观尺度可测量的性质(如密度、颜色),区别于微观结构。

    例:表观密度、表观粘度

    来源:《中国百科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0年,自然科学卷,第402页(术语定义)。

  2. 哲学层面的认知范畴

    指人类通过感官直接获取的经验表象,常与“本质”形成二元对立。

    例:表观经验需通过理性分析才能触及本质。

    来源:《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56页。


引用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表观”是一个多维度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表观”指事物的外在形态或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形成对比。例如,形容某物“仅在表观上具有某种性质”,即强调其外在特征与内在实质的差异。

二、词源与哲学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中“故形神俱灭,谓之表”的论述,指出仅关注表象而忽略本质的局限性。

三、具体用法

  1. 感官可感知的特征
    如视觉、触觉等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例如“表观的改变”或“表观黏度”。
  2. 表面性质描述
    用于说明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不一致的情况,如“美国小说表观上具有英国风格”。
  3. 科学领域应用
    在物理学、生物学中常指可测量的外部参数,如“表观动力学参数”“超顺磁性”等。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使用建议

在学术或专业场景中,需注意区分“表观”与“实际”的差异。例如,生物学中的“表观遗传”指基因表达的变化而非DNA序列改变。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专业领域用法,可参考词典网站(如沪江在线词典、汉典)或科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杨刀谤诮八字帖儿跋嘴边帐不饱和溶液不护细行部填程咬金锉屑稻穟大厮并冬瘟断折法籍飞天紒富豫广播体操桂荏哈敦海洛英毫针横徵暴敛阓阛监造骄倨计蒙经院祭田举不胜举开口呼蓝玉鍊精刘海粟离析涣奔曼煖命工脑球凝冬前古未闻弃儿青龙疏七擒孟获气吞虹蜺缺憾啬祸神龙马壮说颂四称兕先踏狗尾洮汰图存退香物官仙卫谐靡挟怨西京七族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