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谦志的意思、谦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谦志的解释

谦让之志;不敢承当的心意。《世说新语·轻诋》“ 王丞相 轻 蔡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乃故诣 王公 ,谓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公知不?’ 王 谓信然,自敍谦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谦志(qiān zhì)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谦虚的志向或心态”,常用于表达个体在追求目标时保持谦逊态度的内在品质。以下从词义分解、文化内涵及引用参考三个角度阐释:

  1. 词义分解

    “谦”本义为虚心、不自满,《说文解字》释为“敬也,从言兼声”,强调言语与行为的恭敬;“志”指心之所向,《礼记·学记》称“志者,心之所之也”,体现目标与意志的结合。二者组合后,“谦志”可理解为“以谦逊为本的志向”,强调在立身行事中贯穿谦德。

  2. 文化内涵

    该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卦”思想密切相关。《周易·谦卦》提出“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主张以谦卑姿态实现德行升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亦强调“谦者,众善之基”,说明谦志不仅是处世态度,更是修身养性的根基。

  3. 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下,“谦志”多用于文学与哲学领域,例如学者钱穆在《中国思想史》中评价宋儒“以谦志守中,成就理学气象”,突显其在学术追求中的实践意义。该词亦被引申为团队协作中“低调务实、协同共进”的精神内核。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15年修订版;《钱穆全集》联经出版公司1998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谦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谦志”指谦让之志或不敢承当的心意,常用于表达对荣誉、地位的推辞态度。例如《世说新语》中记载,当有人试探王丞相是否接受朝廷加封时,王丞相“自叙谦志”,即通过陈述谦让之志来婉拒。

二、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刘孝标对《世说新语·轻诋》的注释:“乃故诣王公,谓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公知不?’王谓信然,自敍谦志。”
(注:九锡是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最高礼遇,王丞相通过“谦志”表明无意接受殊荣。)

三、字义分解

  1. 谦(qiān):
    指谦虚、谦逊,如“谦恭”“满招损,谦受益”。
  2. 志(zhì):
    本义为志向、志愿,如“立志”“志同道合”。

四、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相关词汇,可参考《世说新语》原文及南朝注释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报录人背驰本相表覈襞牋避盈驳倒波折不絶如缕春谜淬镜獃磕磕大男小女道秘盗徒电视转播车地箓短吃少穿椴杨放蛆飞檐走壁抚巡护霜牋毫奸説鉴许击穿靳吝絶然劳动教养列卒梨颊緑缛马薤内灸怒心气冲志定全军祛退人中龙荣卫弱房赏募熌烁生号沈溃什伍东西沈杂饰臣虱心谁信道铁钱蕨铜金土礼微恙无害都吏霄房消耗小兄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