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府的意思、二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府的解释

(1). 汉 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 章炳麟 《秦政记》:“ 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

(2). 宋 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宋 王安石 《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 相者。”

(3). 明 、 清 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东 做了两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纔陞到这里。”《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里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这位 胡太爷 是儿女亲家。”

(4).指大肠小肠。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浊,近又大府滑,百药不瘥。取倒黏子嫩叶蒸之,焙燥为末,以酒糊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府”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历史内涵的专称,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

  1. 汉代行政机构

    指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合称,属中央最高行政与监察体系。《汉语大词典》记载,汉代“丞相主政,御史典法,并称‘二府’”,二者共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2. 宋代军政体系

    北宋时期特指中书省与枢密院。《宋史·职官志》明确“中书掌文事,枢密掌武备,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这一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3. 地方官府泛称

    《辞海》指出,明清文献中“二府”可泛指同等级别的两个官府机构,如《醒世恒言》中“二府”代指州府与盐运司的并称。

  4. 明代军事建制

    《明史·兵志》载,永乐年间设“五军都督府”,其中左、右都督府并称“二府”,分辖京师卫所军队。

  5. 古代天文分野

    《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二府”曾代指星宿名,《晋书·天文志》以“二府”为太微垣东、西两藩星象的总称。

网络扩展解释

“二府”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汉代:丞相与御史的合称

2.宋代:中书省与枢密院的并称

3.明清时期:同知的别称

4.其他含义

“二府”的核心含义随时代变迁而演变:汉代为行政监察机构,宋代演变为中央军政分权机构,明清则成为地方官职的俗称。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语境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宋史》等权威史籍。

别人正在浏览...

晻世迸飞补摄成活陈粟螭坳出疹子阽危之域对折方镇甘丰杠铃干名犯义高举膏物耿介工价滚利黄油宦游猾子鹄仓桀健及冠进鬭金石人槿心缉事集贤均停刲股苦剧流脍人口漫天叫价秘书内韄你夺我争凝目判语青红皁白顷克秋旻敺祓曲献软红珊瑚在网射不主皮石函时阳市制水雾属昔死丕丕碎缺天择题劒蹄声驼毯武陵滩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