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府的意思、二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府的解释

(1). 汉 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 章炳麟 《秦政记》:“ 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

(2). 宋 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宋 王安石 《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 相者。”

(3). 明 、 清 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东 做了两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纔陞到这里。”《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里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这位 胡太爷 是儿女亲家。”

(4).指大肠小肠。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浊,近又大府滑,百药不瘥。取倒黏子嫩叶蒸之,焙燥为末,以酒糊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二府”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汉代:丞相与御史的合称

2.宋代:中书省与枢密院的并称

3.明清时期:同知的别称

4.其他含义

“二府”的核心含义随时代变迁而演变:汉代为行政监察机构,宋代演变为中央军政分权机构,明清则成为地方官职的俗称。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语境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宋史》等权威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府——词义

《二府》一词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两个官职:太傅和太尉。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二府》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和夂(止字底),共有12画。

来源

《二府》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会。太傅、太尉是两个重要的官职,分别负责崇尚帝位者的教育和军事统帅。因此,将这两个职位合称为《二府》。

繁体

《二府》的繁体字是「二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二府」的写法并未出现太多变化。

例句

1. 古代皇帝重用的大臣往往是太傅和太尉这《二府》之人。

2. 晋代著名的诗人陶渊明曾获得过太尉官职,被誉为文学界的太尉。

组词

- 二府之列 - 列府之选 - 府中之人 - 府(这是府的单独使用,表示官府)

近义词

太傅、太尉、贤臣、大臣、宰相。

反义词

下府(指位高权重低的官员)。

别人正在浏览...

罢怠谤讥扳亲背肐拉子碧埃並轂并名博客播送步虚子常象椿年初元刺心切骨荡惑二踢角构扇贯颐奋戟顾仲彝涵沈回道人笳寒棘荆谨阅课艺客帐司匡佑枯荷老瓜罗罟盟槃酿瓮乔行径青缃琼珠起粟任劳容态若隐若现煞鬼申罚慎厚沈麝神骓噬负十眉事术失体瞚息硕明私讳嗣世驷之过蠙调词吴会五内俱崩巫师霞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