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序的意思、述序的详细解释
述序的解释
犹叙述。《后汉书·班彪传》:“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词语分解
- 述的解释 述 ù 讲话,陈说,叙述。述评。描述。论述。综述。述职。述而不作。 修纂:著述。 循,顺行:“报我不述”。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序的解释 序 ù 次第:顺序。秩序。次序。工序。程序。序数。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序曲。序幕。序论。 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指季节:四序。 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庠序。
专业解析
“述序”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拆解为“叙述”与“次序”的结合,意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进行叙述或陈述。它强调在表达过程中遵循逻辑和层次,而非杂乱无章地罗列信息。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
- 按次序叙述: 这是“述序”最根本的含义。它指在讲述、记录或撰写时,依照时间、空间、逻辑关系或重要性等某种内在或外在的规则,有条不紊地展开内容。例如:“他在报告中详细述序了事件的经过。” 这里强调报告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 在序言中陈述: “序”字也可指“序言”(即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字)。因此,“述序”有时可理解为在序言中进行陈述或说明。例如:“作者在述序中阐明了本书的写作宗旨。” 这里指作者在书的序言部分进行了说明。
-
词源与构成:
- 述: 本义为遵循、依照,引申为陈说、叙述。如《说文解字》释:“述,循也。” 指遵循一定的道理或次序来说话。
- 序: 本义指东西墙,引申为次序、秩序,也指一种文体(序言)。如《说文解字》释:“序,东西墙也。” 段玉裁注:“堂上以墙为介,分内外,故谓次第为次序。” 指按次第排列。
- 合成: “述序”由“述”和“序”组合而成,其含义融合了“按次序”和“叙述”两层意思,体现了汉语复合词的特点。
-
用法与语境:
- “述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属于书面语词汇,常见于较为正式或学术性的文本中。
- 它常用来描述对事件过程、历史脉络、操作步骤、论证逻辑等的清晰、有条理的呈现。
- 当指“在序言中陈述”时,其使用范围更窄,主要出现在对书籍、文集等前言部分的描述中。
-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该词典是收录现代汉语词汇最全、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其对“述序”的释义可作为核心依据。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作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的权威词典,其对词语的规范释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辞海》(第七版): 作为大型综合性辞典,其释义兼顾古今,对理解“述序”的词源和现代用法均有帮助。
- 古代文献用例: 虽然“述序”非高频词,但在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其用例,印证其含义。例如,考察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的相关语料,可以追溯其使用历史。
“述序”意指按照一定的条理和顺序进行叙述,核心在于强调表达的条理性和次序性。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主要指“按次序叙述”,有时也指“在序言中陈述”。理解该词需结合“述”与“序”的本义及其合成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述序”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基本含义与构成
- 词语拆分:“述”指叙述、陈述;“序”指顺序、次序。组合后表示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
- 发音:shù xù(注音:ㄕㄨˋ ㄒㄩˋ)。
2.详细解释
- 核心定义:指在文章、报告或书籍中,以清晰的逻辑和层次对内容进行陈述,强调条理性与连贯性。
- 特点:要求叙述既不过分华丽(“辩而不华”),也不过于质朴(“质而不野”),达到文质平衡的表述效果。
3.历史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班彪传》:“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此处形容班彪叙事能力出众,符合史家标准。
4.现代应用场景
- 学术写作:如论文中按研究背景、方法、结果等顺序展开。
- 正式报告:需分点陈述问题、分析、结论等。
- 文学创作:小说或散文中对事件、人物的层次化描写。
5.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查字典、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色花败物鉢塞莫不逮布艺趁趃澄心堂纸灯盌调哄短榜断运萼片峰会副性征官样文章皈投国丈固色含章天挺红装素裹后五日撶楫哗釦花魄悔望祸人胡越金蟾纪念堂给事黄门侍郎决算拉亏空朗诵诗留曹闾閈厖褫盘根究底毰毸频年前阵乞丢磕塔侵轧衢地让辟柔悫上半年蛇脊市次瞬霎说明文泰山其頽天体龆龄颓隳罔泱伪态遗酌文戏五镇相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