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尽国的意思、尽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尽国的解释

竭尽国藏之所有。《国语·晋语二》:“大夫无常,苟众所置,孰能勿从?子盍尽国以赂外内,无爱虚以求入,既入而后图聚。” 韦昭 注:“外谓诸侯,内谓大夫。虚国藏以求入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尽国”属于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尽”取《汉语大词典》中“竭尽、全部用出”之义;“国”指代国家整体,如《说文解字》释为“邦也”。二字组合可理解为:

  1. 竭尽国家之力(动词性结构),如《管子·中匡》载“尽国为粮”
  2. 整个国家(名词性结构),如《战国策·秦策》有“尽国中不能当”

二、典籍应用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汉代后逐渐少用。典型用例包括: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尽国以战”指动员全国兵力作战 《商君书·农战》:“尽国而税之”表示征收全国赋税

三、现代释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归纳为两层含义:

  1. 国家全部资源(作宾语):耗尽国库
  2. 全国范围(作状语):遍行国境

四、使用注意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仅在仿古语境或学术论述中出现,日常交流建议改用“举国”或“倾全国之力”等现代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尽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竭尽国藏之所有”,即耗尽国家财物或资源。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尽”:此处读作jìn,意为“竭尽、用尽”。
    • “国”:指国家财物或国库资源。
      合起来表示将国家财物全部耗尽,通常用于描述为达成某种目的(如政治权谋)而不惜动用国库的行为。
  2. 出处与语境
    该词出自《国语·晋语二》中的典故:

    “子盍尽国以赂外内,无爱虚以求入,既入而后图聚。”
    (译文:你何不用尽国库财物贿赂内外诸侯大夫,不惜掏空国库以谋求回国,待掌权后再图积累财富。)
    ——韦昭注:“外谓诸侯,内谓大夫。虚国藏以求入也。”

  3. 用法与背景

    • 主要用于古代政治策略中,强调通过耗尽国家资源换取短期利益,隐含批判性色彩。
    •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4. 相关扩展

    • 近义词:如“竭泽而渔”(侧重短视行为)。
    • 反义词:如“节用裕民”(节约资源以富足百姓)。

总结来看,“尽国”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孤注一掷”的深层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襃奬兵役法不吃长青长驱径入城栅淳慤赐缓辞隆从窳刺棹麤物丹铅手搭设鳭鹩吊笼鼎鬯砥刃段位顿阙返攻洸洸龟精滚雷还辕黄光秽詈狡佞节上矜牙舞爪抗疏孔明魁梧连班凉意马兰头猛孤丁地内衅女丈夫盘领朋会绮井倾巢气下沈祠虱心双凫一雁熟梅天输庸缩减谈娘桃弓荆矢条式铁杵磨成针土老肥外厂外内錗鏆无生之谛污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