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代斵的意思、代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代斵的解释

斵,也写作;“斲”。《老子》:“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稀有不自伤其手矣。”后因以“代斵”谓代替别人去做自己难以胜任的事情。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李夷简 《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代斲岂容易,守成获优游。 文翁 旧学校, 子产 昔田畴。” 宋 秦观 《代南京谢上表》:“满器难持,孤根易毁,及越樽而求治,果代斲以致伤。” 清 钱谦益 《启祯野乘序》:“谓余不信,则又以人祸天刑惧之,曰:‘若无鬼神,岂可不自心惭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痛哉斯言,正为今日载笔之良规,代斲之炯鉴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代斵”是一个源自道家典籍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与本义
    该词出自《老子》第七十四章:“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本意是指代替技艺高超的工匠(大匠)去砍削木材,比喻不自量力地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事务,最终可能招致失败或伤害。

  2. 引申含义

    • 自谦之用:常用于表示谦虚,比如代替他人处理不擅长的事务时,表达“力有未逮”的谨慎态度。
    • 付出与回报失衡:形容为他人辛劳却未获得应有的认可或回报,隐含对不公平境遇的感慨。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两类语境:

    • 职场或人际交往:如替同事完成高难度任务却未被肯定,可自嘲“代斵之劳”;
    • 文学表达:在书面语中强调谦逊或反思越俎代庖的行为。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文解析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如需具体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老子》相关注解或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代斵(dài zhǎn)这个词是指代人砍伐树木的行为或方式。该词的部首是“木”和“刂”,共有11画,其中“木”的部首是用来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思,而“刂”的部首则表示与刀剑相关的意思。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被用来描述人们进行伐木的活动。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代斬」。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有所变化。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比今天要更加复杂。例如,「代斵」在古代的写法可能是「代断斵」。尽管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但是它们所代表的意思通常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代斵」的例句: 1. 他是一名熟练的工人,每天都在森林中进行代斵。 2. 这个地区的环保政策严格,限制了代斵的规模。 「代斵」的组词包括「代替」、「代办」等。这些词语都带有「代」字,意味着替代或代替的意思。 与「代斵」近义的词语可能有「砍伐」、「伐木」等,它们都表示砍伐树木的意思。 「代斵」的反义词可能是「植树」或者「种植」,它们表示种植树木的意思,与砍伐相对。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