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代斵的意思、代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代斵的解释

斵,也写作;“斲”。《老子》:“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稀有不自伤其手矣。”后因以“代斵”谓代替别人去做自己难以胜任的事情。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李夷简 《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代斲岂容易,守成获优游。 文翁 旧学校, 子产 昔田畴。” 宋 秦观 《代南京谢上表》:“满器难持,孤根易毁,及越樽而求治,果代斲以致伤。” 清 钱谦益 《启祯野乘序》:“谓余不信,则又以人祸天刑惧之,曰:‘若无鬼神,岂可不自心惭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痛哉斯言,正为今日载笔之良规,代斲之炯鉴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代斵”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动词词组,由“代”和“斵”两个单字构成,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及汉字本义解析。

  1. 词义解析

    “代”指替代、代理,表示由他人完成本不属于自身职责的事务;“斵”同“斫”,《说文解字》释为“击也”,本义为用斧砍削,引申为精细雕琢或强制干预。合称“代斵”即“代替他人砍斫”,比喻越俎代庖或强行干涉他人事务。

    此词可追溯至《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斵”,意指“代替专司杀戮者行事,如同代替技艺高超的工匠去砍斫”,暗含不自量力、违背自然规律的批判(来源:《老子注译及评介》)。

  2. 文化引申

    “代斵”常用于否定语境,强调对专业分工的尊重。如《庄子·逍遥游》中以“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呼应“代斵”之弊,主张各司其职(来源:《庄子集释》)。

  3. 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代斵”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形容越权干预或外行指导内行的行为。例如:“管理层代斵基层决策,易引发团队矛盾。”

该词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哲学深度,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对“斵”字的训诂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代斵”是一个源自道家典籍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与本义
    该词出自《老子》第七十四章:“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本意是指代替技艺高超的工匠(大匠)去砍削木材,比喻不自量力地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事务,最终可能招致失败或伤害。

  2. 引申含义

    • 自谦之用:常用于表示谦虚,比如代替他人处理不擅长的事务时,表达“力有未逮”的谨慎态度。
    • 付出与回报失衡:形容为他人辛劳却未获得应有的认可或回报,隐含对不公平境遇的感慨。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两类语境:

    • 职场或人际交往:如替同事完成高难度任务却未被肯定,可自嘲“代斵之劳”;
    • 文学表达:在书面语中强调谦逊或反思越俎代庖的行为。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文解析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如需具体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老子》相关注解或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欸欸熬熬觇候车手冲打充洽楚大夫搭伏打抢敦圉多士肥腻丰城神物公司债券涵澹寒涸寒丘黄绵袄昏头晕脑护箱家甲江左简逷节録计课金钗细合劲头几许来谕陵兆丽邮露第论诤面值木曜日内骨泥名失实濆漩辟耳普济堂潜究前兆七宝庄严铨度三尺三圣深刑矢房石矼搨藏台命停灵通今达古乌师辖管项图贤君小编小李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