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案几的意思、案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案几的解释

几案。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扣关无僮僕,窥屋唯案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案几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承置类器具,由“案”与“几”两种形制组合而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案”指狭长的桌台,多用于书写或陈设文房用具;“几”原指低矮的凭靠用具,后延伸为小型置物台,二者在功能上逐渐融合。

从历史演变看,案几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如《周礼·考工记》所述“俎几,祭祀之器”,其形制多呈板状结构,四足粗壮。汉代漆木案几开始普及,常见于宴饮场合;至唐宋时期,随着高足家具兴起,案几高度提升,逐渐发展出翘头案、平头案等样式,并融入雕花、镶嵌等工艺。

材质选择具有时代特征:青铜案几多用于祭祀场合,如《礼记·明堂位》记载的“俎,有虞氏以梡”;明清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制作的案几则成为文人雅士书房标配,承载着“案头清供”的文化传统。功能上除实用价值外,更蕴含礼制内涵,《释名·释床帐》明确指出“几,庪也,所以庪物也”,说明其兼具储物与空间区隔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案几(读音:àn jī)是古代中国常见的家具组合,通常指“几”和“案”两类器具的合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用途
    几是古人席地而坐时倚靠的家具,形制较矮,常用于支撑身体或放置物品;案则用于进食、书写等日常活动,高度略高于几,功能更偏向实用。两者在形制上虽有差异,但常被并称,因用途互补且早期界限模糊。

  2. 历史与考古依据
    战国至汉魏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铜、漆、陶等材质的几案实物,印证了其广泛使用。唐代诗人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中“窥屋唯案几”的描述,也反映了其作为生活必备家具的地位。

  3. 分类与形制

    • 几类:凭几(倚靠)、炕几(放置物品)等;
    • 案类:食案(餐饮)、书案(书写)、奏案(公文)等。
      部分案几设计精致,如欹案(倾斜式书案)兼顾实用与人体工学。
  4. 引申含义
    在成语中,“案几”可隐喻事物的细微线索,如“案几上的痕迹”代指事件端倪,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语境理解。

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案几的形制演变或具体考古案例,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博物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之好班命北落师门变徵之声逋负财利撑拒传饭黜削跐溜大朝觐道光帝定产楯鼻饿虎见羊尔耳娥婺翻造丰穰福慧副食店格五絓绝归爱海郎话表黄金失色花衢回青茴香鲒酱惊世骇俗进行峻论军帑开轩客串昆剧拉火狼疮六耳不传道礼飨落花流水録像机铭鼎磻溪秦碑其内权道散豁三拳二脚噬脐莫及收服四击头太平水缸汤刑体敌提劲撒野无往不复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