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用的库藏。《新唐书·藩镇传·刘悟》:“﹝ 刘悟 ﹞下令曰:‘入 鄆 ,人赏钱十万,听復私怨,财蓄恣取之,唯完军帑,违者斩。’”《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戍 桂州 者已六年,屡求代还, 戡 言於 彦曾 ,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戍卒一年; 彦曾 从之。”
“军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军帑(拼音:jūn tǎng)指军用的库藏,即军队中储存物资、钱财的专用仓库。该词属于古代军事术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现代军事术语中更常用“军需库”“军备仓库”等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军事制度或词汇演变,可参考《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
《军帑》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军队用来支付军饷(工资、津贴等)的公款。
《军帑》的拆分部首是冖(mì)和巾(jīn),总共有6个笔画。
《军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军队的工资津贴是以实物像米粮、衣物等的形式发放,这些实物都由军帑来储存和管理。
《军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軍帑」。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繁复的部首和笔画往往更为详细,所以《军帑》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
1. 军帑需经过严格审查和审计,确保军队使用公款透明合规。
2. 大臣们商议决定对军帑进行清点和重新分配。
军用、军饷、帑户
军资、军款、军饷
民帑、民用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