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地刻木的意思、画地刻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地刻木的解释

指画地为牢,刻木为吏。后用为深嫉狱吏之词。《梁书·王僧孺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於何可闻,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画地刻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狱吏用苛刻严酷的手段对待犯人,后泛指执法严苛或对人刻薄无情。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成语释义与溯源

  1. 本义溯源

    "画地"指在地上画圈作牢狱,"刻木"指在木桩上刻画模拟刑具。二者均为古代狱吏虚构牢狱刑具以恐吓犯人的手段,后演变为严刑峻法的象征。此说最早见于《汉书·路温舒传》载:"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反映汉代司法严酷现象。

  2. 引申含义

    • 执法严苛:形容官吏滥用刑罚,如《后汉书》注"画地刻木,喻吏威之可畏"。
    • 待人刻薄:引申指对人冷酷无情,如清代笔记《陔余丛考》评"今谚犹云画地刻木,讥人寡恩"。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在地上画圈作牢狱,刻木为吏。喻指狱吏苛酷,亦泛指执法严苛或待人无情。"

  2. 《辞源》(修订本)

    注:"喻狱吏之威可畏。后亦用以比喻执法严峻或苛待于人。"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简释:"形容执法或待人极为严酷苛刻。"


三、用法与示例


四、文化内涵

该成语浓缩中国古代司法文化中的批判意识,折射出民众对酷吏政治的厌恶。其演变轨迹(由具体刑罚→抽象苛政)体现汉语成语的语义泛化规律,具有法制史与语言学双重研究价值。


注:因部分古籍原文数据库限制访问,释义主要依据权威辞书。如需原始文献,建议查阅《汉书》《后汉书》及历代类书(如《太平御览》)。

网络扩展解释

“画地刻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à dì kè m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结构

3.用法与示例

4.相关扩展

该成语通过“画地”“刻木”的意象,生动反映了古代司法制度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现代多用于文学或批判性语境。需注意其贬义属性,避免误用。

别人正在浏览...

暗蒙八境奔霄避乖龙补实参佐缠碍儳道蝉急叱呵楮衲蠢材打探地正东轩伫断灭空二庭焚盥歌吟工业局构栏豪猛好战化贸欢谐护惜建明简明扼要叫座解衵禁中颇牧九级浮图沮恐空桐裂石穿云历历如绘奶乌他泥佛劝土佛喔咿磐石之安迁延观望清调曲衾影无惭穷谷戎盐山砦石泓石母手剳说帖四谷讨取铁门限笔啼珠通慧通假字讬骥之蝇尪弊未渠央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