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駴的意思、驚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駴的解釋

見“ 驚駭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驚駴(jīng hài)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現多寫作“驚駭”,表示因突發意外或恐怖事件而引發的極度震驚與恐懼。以下從詞源、結構、釋義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字形演變

  1. 單字本義

    • 驚(驚):篆文從馬、敬聲,本義指馬受刺激而狂奔,引申為人的精神受劇烈刺激。《說文解字》注:“驚,馬駭也。”
    • 駴:通“駭”,《康熙字典》引《集韻》注:“駴,與駭同,驚也。”其字形從馬、亥聲,強調如馬受驚般的劇烈反應。
  2. 合成詞演變

    “驚駴”始見于先秦文獻,如《莊子·外物》:“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而草木之驚駴者過半。”後逐漸被“驚駭”替代,但古籍中仍保留原寫法。


二、現代釋義與用法

  1. 核心語義

    • 心理層面:形容因突發災禍、恐怖場景或重大變故導緻的強烈心理沖擊,程度深于一般“驚訝”。
    • 生理表現:常伴隨面色驟變、肢體僵直等生理反應,如《聊齋志異·畫皮》:“生驚駴而走。”
  2. 語境應用

    • 文言用例:多見于史書、筆記小說,描述戰争、災異等場景。例:《明史·五行志》:“雷震奉天殿,百官驚駴。”
    • 現代轉換:當代書面語中多用“驚駭”,如“慘狀令人驚駭”。

三、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驚駴”為:“震驚恐懼。駴,同‘駭’。”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居者無駭,行者無驚”為語源佐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注:該辭書無公開線上版,紙質版可查 ISBN 978-7-5326-3450-8)

  2. 《康熙字典》(中華書局點校本)

    “駴”字條:“《廣韻》侯楷切,音駭。驚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注:疾雷擊鼓曰駴。”

    來源:中華書局,2010年重印版。


四、現代漢語規範建議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驚駭”為規範詞形,釋義為“驚慌害怕”。在學術寫作或古籍研究中可使用“驚駴”,但日常語境建議用“驚駭”以确保通用性。

網絡擴展解釋

“驚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驚駴”讀作jīng hài,是“驚駭”的異體寫法,表示因突發或強烈刺激引起的震驚、恐懼情緒。例如:“衆人見此情景,無不驚駴。”

  2. 字形與用法

    • “駴”是“駭”的異體字,兩者在古漢語中通用,但現代漢語中“駭”更為常見。
    •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獻中,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3.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驚諕”(jīng háo,指驚吓)、“驚慴”(jīng shè,指驚慌害怕)等形近詞區分,這些詞發音、含義均不同。

建議: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使用現代規範寫法“驚駭”,以避免混淆。如需查詢更多古典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絣扒吊拷丙綸波祗不惜工本吃定翠花打撐答禮電荷守恒定律頓锉防火牆服義服斬勾串寒聲互補僵魄痙笑金筈九館仙酒痕卷堂苦口婆心累劫鹿觡馬耳東風慢聲慢氣摹拟木版水印目見耳聞男媒女妁腦袋瓜嫋嫋婷婷篇什坪壩巧麗求學讓勖饒減生扭做聲速升雲司詞四格送審太室阙檀奴淟濁推論脫缰尾鬃文例赮火線闆兒線春響導鄉會試獮狩消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