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钵釪的意思、钵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钵釪的解释

见“ 鉢盂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钵釪(bō yú)是佛教用具“钵盂”的异体写法,指僧侣用于盛放饮食的容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文献依据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字义解析

  1. 音bō,源自梵语“पात्र”(pātra),意为“应量器”,即僧侣接受布施时所用的食具。其形制为口略收、腹壁斜收的平底器皿,符合佛教戒律对容量的规定。《一切经音义》载:“钵,梵云波多罗,此云应器,谓应法之器也。”

  2. 为“盂”的异体字,音yú。《说文解字》释“盂”:“饮器也,从皿于声。”指敞口盛物容器。“钵釪”即“钵盂”的异写,强调其作为容器的功能属性。


二、宗教与文化内涵


三、文献佐证

  1. 佛教典籍

    《释氏要览》卷中:“钵是梵语,具云钵多罗,此云应量器……今时但云钵者,略也。”明确其名称来源及简写演变。

  2. 史籍记载

    《魏书·释老志》载北魏僧制:“沙门蓄钵,唯素铁陶器”,反映古代僧团对钵盂材质的规范。

  3. 实物例证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鎏金银钵(现存法门寺博物馆),印证其作为礼器的宗教地位,但实际修行中仍以朴素质材为主。


四、文化延伸

钵盂在文学中常喻指清贫修行,如苏轼诗“蒲团清坐道心长,消尽平生幻妄香。赖有钵盂供活计,笑看乌鸢舞夕阳”(《赠僧》),凸显其精神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1922年)
  2.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景德传灯录》(宋刻本影印)
  4.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王邦维校注本)
  5. 《魏书·释老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钵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ō yú,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僧人食器
    指僧侣使用的食具,形状类似碗,底部平坦、口略小,用于盛放食物或茶水。这一解释在佛教经典和文献中常见,例如《世说新语》和唐代岑参的诗中均有提及。

    • 示例:清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中“吾一瓶一钵足矣”,即用“钵”指代僧人简朴的生活用具。
  2. 传法之器
    在佛教文化中,钵盂不仅是食器,也象征师承关系,常与袈裟一起作为传法的信物。

二、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钵釪”可比喻才华出众的人,可能源于其作为传法器具的象征意义。但此用法较为少见,且主要见于非权威来源,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引申义,可查阅更多古籍或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襃答暴敌贬省贬逐嬖僮布挥铛户持行醇浓词心撺唆得寸则寸登车揽辔雕疏调直冻雷斗渠督参反天风车风清月朗浮习怪诧瑰秀骨结核禾绢滑不溜徽命降奚谨閟镜鸾禁所峻清克胜侉子梦想颠倒俛卬淖糜念珠牛山下涕鸥浮鹭立排拂滂汩贫产泼奴胎前置洽熙黥窜气食牛柔气散缺设仪世吏唆调趟子舃卤图乙亡极饷客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