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塘报的意思、塘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塘报的解释

(1).军事情报。亦指专职传递紧急军情报告的人。 明 单本 《蕉帕记·陷差》:“小官今日见塘报,那 兀朮 会同 刘豫 围住 白鹿冈 一带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塘报》:“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改曰塘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 淮 境。”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昨日,左营裨将有塘报寄来。” 清 钱谦益 《承事郎郭君墓志铭》:“ 魏潭 至 荔川 数百里,举烽燧,设塘报,一夕数惊。”

(2).邸报。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该同官大学士 吕调阳 等,録示阁中题稿,并该镇塘报,传奉圣意,欲臣议拟处分。”《明史·陈新甲传》:“一日,所遣职方郎 马绍愉 以密语报, 新甲 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也,付之抄传。於是言路譁然。”

(3). 清 代自京至省,驿站设有塘兵,沿途接替递送。后来发行报纸,塘报废。

(4). 浙 东一带赛会时,由一个化装的孩子骑马先行,预示赛会队伍即将到来,称“塘报”。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塘报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官方文书形式,兼具军事通报与新闻传播功能,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塘报(táng bào)指古代通过驿站系统传递的紧急军情或官方文书。


二、历史功能演变

  1. 唐代雏形:

    作为“塘骑”侦察兵的口头军情速报,见于《旧唐书·职官志》对边境驿传的记载。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2. 明代制度化:

    发展为书面公文,由兵部统一签发。据《明会典》,需标注“飞报军情”字样,由驿站“昼夜须行六百里”。

    来源:万历《明会典》卷一百四十六。

  3. 清代新闻化:

    内容扩展至灾异、科举放榜等民生信息,民间报房抄录后形成“京报”,成为近代报纸雏形。

    来源: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三、文化意义

塘报标志着中国古代官方信息传递制度的成熟,其“驿马飞递”模式奠定了紧急通讯系统基础,并为后期民间新闻业提供内容来源,在传播史上具有承启作用。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塘报”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历史背景和语境变化而不同,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一、军事情报及传递系统

  1. 军情报告与传递者
    指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报告或专职传递情报的人员。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及,如《蕉帕记》提到“塘报”用于汇报战况,清代驿站设“塘兵”接力传递情报,后因报纸普及而逐渐废止。

二、官方信息传播工具

  1. 类似邸报的功能
    明代“塘报”也被视作官方信息载体,如张居正曾通过塘报处理辽东军务,其性质接近朝廷内部通报,用于传达政令或战报。

三、清代驿站的演变

  1. 驿站传递体系
    清代沿袭驿站制度,设“塘兵”负责从京城到各省的文书递送,后因近代报纸兴起,传统塘报系统被取代。

四、民俗活动中的角色

  1. 浙东赛会习俗
    在浙江东部民间活动中,“塘报”指赛会队伍前的报信者:一名装扮孩童骑马先行,预告活动即将开始。

五、成语引申义(需注意语境)

  1. 不实消息的隐喻
    现代个别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夸大或不实的报告(如“言过其实”),但此用法较少见于历史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该词核心含义集中于军事、行政信息传递,清代后功能逐渐消亡,部分含义融入民俗。建议结合具体历史文献或语境进一步区分其指代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

鼈伏闭密秉穗尝禘长阔蝉娟钞本橙虀穿行淳卤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盗儒烦溷分晓扶辅盖子干栋公古哩共具功名供品鬼藏诃止槐烟黄台吉鹄立交能易作惊飘尽绝窘慑酒鳞康韶琨庭老莱服凉幽幽毛碴馁却痞疾轻轨晴暖起早渠冲扰扰人身权利舌挢神头鬼脸神应适俗寿皇唰溜溜疏数四监台扇通窍通真达灵五步成诗屋架无价遐界瞎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