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钱币名。 王莽 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东观汉记·邓遵传》:“詔赐 遵 ……金错刀五十。”
(2).泛指钱财。 汉 张衡 《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亦省称“ 金错 ”。 宋 沉辽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惭无锦绣段,何以报金错。”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三折:“姑娘!我本游学 韩 童,获侍吹簫 秦 女,辱投金错,惭报琼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参见“ 错刀 ”。
(3).刀名。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冯绲》:“ 武陵 五溪蛮夷作难,詔遣车骑将军 冯緄 南征, 緄 表奏应奉,赐金错刀一具。”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王昌龄》:“当市草履子时,兼市金错刀子一副,贮在履子内。”
(4).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宣和画谱·李煜》:“ 李氏 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清 金农 《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
“金错刀”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化和工艺背景综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解释:
形制与工艺
金错刀是王莽篡汉后(公元7年)铸造的货币,又称“一刀平五千”。其造型独特,上部为方孔圆形(象征传统铜钱),下部为刀形,全长约7.2厘米,青铜材质,刀环处嵌黄金篆书“一刀”二字,采用“错金”工艺。
价值:一枚金错刀可兑换5000枚五铢钱,两枚兑换黄金一斤,具有虚值大钱性质。
历史背景
王莽为削弱汉朝经济基础、搜刮财富,推行四次币制改革,金错刀是首次改革的产物。其设计融合战国刀币与秦汉方孔钱,兼具复古与创新,但因强制推行导致民间抵制,最终废止。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核心指王莽货币,亦可延伸至名刀、书法或文学意象。若需进一步探讨某类含义,可提供具体方向。
《金错刀》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希望在朝中得到地位却失败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金错刀》的拆分部首为「金」「刀」,它们分别代表金属和利器。根据拆分后的部首和笔画数,可以将这个成语归类于四字成语。
《金错刀》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50年左右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金刀篇》。篇中写道:“立爲天下鋒,開爲郎署長,日晏忽將暮,室是羞人床。”其中的“開爲郎署長”一句被后人引用,演变成了成语《金错刀》。
《金错刀》的繁体写法为「金錯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可以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和字体。《金错刀》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和含义不变。
1. 他本有望晋升高官,却因为一次失误而身败名裂,可谓是一把《金错刀》。
2. 他投资失败后,事业一落千丈,仿佛被一把《金错刀》割断了前途。
与《金错刀》相关的组词有:金玉满堂、宝刀不老、开疆拓土。
与《金错刀》近义的词语有:功败垂成、势单力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与《金错刀》反义的词语有:一帆风顺、如愿以偿、万事如意、登堂入室。
拜倒办取板涩敝甲冰天雪窖不咸沉痼自若车厢笞叱从父存抚呆挣等腰梯形电视广播斗胜斗星断港对撇子雰雰伏法干结公葬鬼斧工滚被簂步摇华衍湖滨晖珥交与嗟痛锦车举首奋臂卡殻刻记跨虎琅书辽滇列席梅花阵妞子女娲石磐辟偏陪平楚潜玉庆吊泉扃诠叙散福三角形搔耳捶胸沙表施谋用智誓死不屈叹怅腾厉迢峣提供误工无可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