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治的意思、讨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治的解释

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 唐 孔颖达 疏:“天又讨治有罪,使之絶恶。”《艺文类聚》卷五六引 汉武帝 等《柏梁诗》:“皇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 梁王 曰:‘驂驾駟马从 梁 来’……大司农曰:‘陈粟万硕杨以箕。’执金吾曰:‘徼道宫下随讨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治

“讨治”为古汉语复合词,需分释单字本义与合成词义:

一、单字溯源

    • 本义:声讨罪责。《说文解字》:“讨,治也。从言,寸声。”段玉裁注:“发其纷纠而治之。”其核心义为公开谴责、追究过错,引申为征伐(如《左传·宣公二年》:“伐丧,讨贰也”)。
    • 语源:与“诛”“伐”近义,均含武力惩戒义,但“讨”更强调道义正当性(《尔雅·释言》:“讨,除也”)。
    • 本义:疏导水流。《说文解字》:“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后引申为治理、修整(如《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二、复合词“讨治”释义

“讨治”在古籍中主要有两类用法:

  1. 征伐平定

    • 指以武力镇压叛乱、整顿秩序。如《后汉书·冯衍传》:“讨治贪浊,以清边境。”此处强调武力整肃。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讨治乱逆,克定天下”亦属此义。
  2. 研讨学问

    • 指深入研究学术问题。如《宋史·艺文志》载宋祁“讨治经术,务究大义”。
    • 清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凡经义晦塞,必反复讨治”,指学术考辨。

三、权威典籍用例

语用特征

“讨治”属文言雅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其双义并存源于“讨”的声讨义与“治”的修整义结合: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后汉书·冯衍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宋史·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5.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清经解本)
  6. 《资治通鉴·汉纪》(中华书局校注本)
  7. 章学诚《文史通义》(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讨治”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搜索结果,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2.来源与演变

3.用法与语境

4.近义词与关联词

“讨治”是一个兼具动作性和目的性的词汇,强调通过主动行动解决问题。其含义从古代“惩治有罪”延伸至现代广义的“系统性治理”,常见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需更详细古籍例证,可参考《艺文类聚》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骜猾粑粑并随比权量力参迹常境鬯罔谄笑车裀打赤脚刀片导泄得霜鹰断头将军沸渖和姑划不来划定焕烁秽恶剑舞笺注鐎斗吉令令刻不容缓可是么嬾钝兰襟量抹骂爹骂娘牤牛末眷南陔跑竹马撇却劈荆斩棘丕烈前脑潜心笃志樵笛青蓝冰水山陲扇筤栅塘声望十方世界税籍四老踏屣榻子脱水秃山涂数微时微琐翁博误我香醪虾什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