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博学鸿儒的意思、博学鸿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博学鸿儒的解释

即博学宏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是时,适有博学鸿儒之选,公以 阮怀 应詔,得入词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康熙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冢宰 郝恭定 、 惟訥 荐之。”参见“ 博学鸿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博学鸿儒"是汉语中对学识渊博、才德出众者的尊称,其核心内涵包含三个层面:

一、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北史·李谐传》,原指通晓经史、著述宏富的学者。清代因避康熙帝讳改"宏"为"鸿",形成固定词组。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释义,"鸿儒"特指学问深湛的儒者,与"硕学"并称时强调学术造诣与道德修养的双重高度。

二、历史制度印证 特指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开设的"博学鸿儒科",这是继唐代"开元礼科"、宋代"制科"之后最高规格的荐举考试。《清史稿·选举志》记载,此科旨在笼络遗民学者,应考者需通过经史策论考核,录取者如朱彝尊、汪琬等五十人皆授翰林院官职,形成"布衣翰林"的特殊现象。

三、文化价值传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这批学者"承汉唐遗风,开乾嘉新局",其学术成就涵盖经学考据、诗文创作、方志编修等领域。现代学者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指出,这批鸿儒的治学方法奠定了清代朴学基础,其"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学术精神至今影响着人文学科研究。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将其引申为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誉称,特指在专业领域有深厚造诣且具备人文素养的学者。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白皮书(2016)也将"鸿儒精神"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博学鸿儒”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博学”和“鸿儒”两个词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形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语构成

2.历史背景

3.用法与示例

4.近义词与扩展

“博学鸿儒”既是对个人学识的极高赞誉,也承载了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历史印记。如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清代文献《觚賸续编》《茶馀客话》等。

别人正在浏览...

阿缟奥林匹亚白迭布褊狭不食不支尘沙劫船工触角刀把子登山临水帝寝反演覆算縆(緪、絚)归潮归余含洪阖扇湖湘简鼓院检正蛟龙匣金邻睽携揽胜凉爽料及零讯六更鲁连子朦瞽眠桅民词飘舞疋歌乾累千条万缕清醇青山不老磬悬骑牛读汉书漆皮乞士求娉然纳申定绳尺诗屋受法説艺私心话田浍蹄洼土地爷驼橐往泥里踩为非作歹卧果儿县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