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机捩 ”。1.犹机关。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於地下为机棙,以测昏明,不亏弦望。” 唐 罗隐 《广陵妖乱志》:“﹝ 吕用之 ﹞后於道院庭中刻木为鹤,大如小駟,羈轡中设机棙,人或逼之,奋然飞动。”《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 韩志和 ﹞善雕木为鸞鹤鸟鹊之形,置机捩于腹中,发之则飞高三二百尺。”
(2).机器。 清 王韬 《答强弱论》:“夫用兵以刀矛一变而为鎗砲……工作以器具一变而为机捩。”
“机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核心含义
指“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即通过机械部件实现控制或运作的装置,类似于现代语境中的“机关”或“机械结构”。
扩展释义
部分文献中也可代指“机器”,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异体写法
该词亦作“机捩”,二者含义相同,属于通假或异体字现象。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以确认细节,因当前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可能存在释义偏差。
《机棙》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机器运转的声音或振动”。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机械设备或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振动等现象。
《机棙》的拆分部首是“木”,部首意为字的发音属于木字旁。该字共由14个笔画组成,属于偏旁部首加字头的复字形式。
在古代,机械设备的运转声和振动被描述为“机棙”之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字林》一书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機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机棙》这个词在古代写作「機棘」。字形中的“棘”与现代字形的“棙”略有差异,但其发音和意义相同。
1. 这台机器工作时发出的机棙声特别响亮。
2. 工厂里机棙声此起彼伏,生产气氛热烈。
机械、机器、棙声、声音、振动。
机械声、机器声、震动声。
寂静、安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