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偏诐的意思、偏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偏诐的解释

邪僻不正。《南史·齐桂阳王铄传》:“﹝ 萧鑠 ﹞性理偏詖,遇其赏兴,则诗酒连日,情有所废,则兄弟不通。” 宋 陆游 《跋蔡忠怀送将归赋》:“能力学进德,不为偏詖,则承家报国,皆在其中矣。”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误用其偏詖蒐琐之学术,足以杀天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偏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对古典文本的研究中。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偏诐”由“偏”和“诐”两个语素构成:

  1. 偏:本义指不正、倾斜,引申为不公正、不全面、偏向一方。《说文解字》:“偏,颇也。”指偏离中心或正道。
  2. 诐:本义指辩论,后特指偏颇不正的言论、邪僻的言辞。《说文解字》:“诐,辩论也。”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皮,剥取兽革也。披,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为辩论也。”但在实际使用中,尤其在“偏诐”一词中,“诐”更侧重于“不正”的含义。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赵岐注:“诐,偏陂也。”即偏颇不正。

因此,“偏诐”的核心含义是指: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形容言论偏颇: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说话片面、不公正,或故意歪曲事实。例如,批评某人言论“偏诐”,即指其言论失之公允,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或误导性。
  2. 形容心术不正: 由言论的偏颇可以引申指人的心术、思想不端正,偏离正道。如《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这里的“诐辞”即偏颇的言辞,反映了说话者内心的蒙蔽(所蔽)。
  3. 形容事物不正: 偶尔也可用于形容事物本身不端正、偏斜(此用法较少见)。

三、字源与结构

四、文献例证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见于儒家经典:

五、现代使用提示 在现代汉语中,“偏诐”一词已非常罕见,属于典型的书面语和古语词。表达类似意思时,更常用“偏颇”、“片面”、“偏激”、“歪曲”等词语。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偏诐”有明确词条收录,释义为“偏颇不正”。详见《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诐”字,释义包含“偏颇,不正”,并引《孟子》为例。详见《古代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3. 《孟子》原文及历代注疏(如赵岐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是理解“诐”及“偏诐”词义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献依据。可参考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点校本。
  4. 《说文解字》(许慎撰)及《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对“偏”和“诐”的字形、本义及引申义有权威解释。详见相关版本。
  5. 《汉字源流精解字典》(或类似字源工具书): 提供“偏”、“诐”的字形演变和构字理据分析。详见相关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您查询的“偏诐”一词可能有拼写误差。根据现有资料,“偏柎”是古汉语词汇,指棺木中垫尸体的木板,出自《晏子春秋》等文献()。若您实际想查询的是“偏陂”或“偏颇”,则分别指:

  1. 偏陂(bì)
    原指地势倾斜不平,引申为处事不公正,如《尚书·洪范》载“无偏无陂”。

  2. 偏颇
    现代常用词,表示偏向某一方而不公正,如“观点偏颇”。

建议确认原词准确性。若需查询其他生僻词,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乐窝半上日昼抱持倍偿必彻彻嫦娥常十万巢幕窜突大荒落怠容殚绌刀风丁敬洞庭焚燎府人改席更仆公事房过都豪末不掇,将成斧柯黑漆禾黍故宫花丛讥刺警炼精品九阍虎豹疾疹看相刻己狂风恶浪乐意粮秣料猜鑪捶胪歡率割秘逸泥常媥姺毗辅跷腿骑马如虎生翼挼祭善平沙椎施呈手藳寿诗双勾疏狂疏治啴敦调词架讼軎术五朵金花西门豹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