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 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若其军士不战,城门不闭,敌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取之者,则 寧波 之与 上海 也。”
“亡矢遗镞”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适用于历史分析、文学创作或讨论以智取胜的军事案例,如:“这场战役如亡矢遗镞,仅用计谋便瓦解敌军。”
《亡矢遗镞》是一个成语,意为箭无所失,宝物无所遗。形容射箭准确无误,宝物无一遗漏。
《亡矢遗镞》的部首是亠(头部),首字部首是丿(撇)、丶(点),次字部首是钅(金),尾字部首是金(金属)。
首字笔画数为4画,次字笔画数为8画,尾字笔画数为8画。
《亡矢遗镞》的来源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禽兽食之,鱼豢腊之,亡矢遗镞,不可复追也。”意思是说射出的箭没有遗失,宝物没有遗漏,是无法再找回的。
《亡矢遗镞》的繁体字为《亡矢遺鏃》。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根据古籍记载,汉字《亡矢遗镞》的古写形状为:
亡:口下穴、一竖撇、横下笔;
矢:两个丿叠加,中间一撇、横上笔;
遗:辶(辵)下半左飞、右上一竖、右下一撇;
镞:金字旁加几撇点组成的类似锥形的字形。
1. 他的射箭技术非常精湛,每次射击都是亡矢遗镞。
2. 经过细心的搜寻,他确认所有的贵重物品都没有遗漏,真是亡矢遗镞。
亡矢、遗镞、亡矢遗镞
满箭皆中、百发百中、射中靶心
失手、遗漏、失而复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