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言增进道德。《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晋 潘岳 《闲居赋》序:“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 唐 李山甫 《司天台》诗:“ 景公 进德星曾退, 汉帝 推诚日为迴。” 陈毅 《悼*********将军》诗:“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
(2).即进德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进德, 唐太宗 赐贵臣冠也。”参见“ 进德冠 ”。
“进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增进道德修养
源自《周易·乾卦》“忠信,所以进德也”,指通过忠信等品质提升个人道德境界。晋代潘岳在《闲居赋》序中强调“资忠履信以进德”,体现了对道德完善的追求。现代用法中,常与“修业”连用,例如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校训“进德修业,秉鉴持衡”。
古代冠饰名称
指唐代的一种礼冠“进德冠”,为太宗赐予贵臣之物,见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的记载。
“进德”既可表达传统修身理念,也可指具体历史物件,需结合语境区分。如需更完整文献,可参考《周易》《五杂俎》及现代机构校训案例。
《进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修养、培养品德和道德。它强调通过自我修养和不断进步来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
《进德》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辶和彳。辶作为部首表示“行走”,彳作为部首则表示“行走的小徑”。
整个汉字共由12画组成。
《进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庸》这本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庸》中,进德被描述为一个人心灵的修行和道德的提高。
《进德》的繁体字为「進德」。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现代中文中,《进德》的字形与古时候基本相同,保持着传统的形态。
1. 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断进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2.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让他们能够进德有所成。
1. 进步:指提高、改善。
2. 德行:指道德品行和行为表现。
3. 进修:指进一步学习和修养。
近义词:进修、进步、提升。
反义词:退德、堕落。
暴虫鹎鵊扁扁伏伏湌泄赤心初秋黜辱摧萃村鸟搭便掉歪帝祉峯岚风树高年给钱鬼恠雇替还答红白喜事欢期华铅唿哨角距节録戒期近顷跻致量识緑窗率野马枊明纶穆护歌碾磨匹双魄散魂消千里借筹气土去泰去甚曲衷入寐三年不蜚三拳不敌四手色诊涉朔世次石雷适身束脩羊孙妇秃颅王慎中文席渥汗现势铦颖小道消息亵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