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骥服盐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自《战国策·楚策六》: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法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描述千里马拉盐车时疲惫不堪的情景,暗指人才被大材小用。
该成语至今仍用于批评用人不当的现象,常见于文学、职场或社会评论中,呼吁重视人才匹配。
骥服盐车,古时指行走在盐道之上的马车。其中,骥字的拆分部首为马,盐字的拆分部首为皿。
骥(jì)字的笔画为十五画,马(mǎ)为三画,加上其他部分共计十五画;盐(yán)字的笔画为七画,皿(mǐn)为五画,加上其他部分共计七画。
《骥服盐车》一词来源于宋代文人欧阳修的《骥服盐车赋》。其寓意是指勤奋努力工作的人,比喻行走于艰险之中,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繁体字中,骥字与简体字保持一致,只是写法稍有变化。盐字的变体为鹽,但读音和意义都相同。
在古时候,骥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骥字的旧写形为马上几点,表示马腿站立在地面上的样子,象征着高傲、优秀的意思。而盐字的旧写形为少,表示盐是一种珍贵而稀少的物品。
例句:"他不辞辛劳,像骥服盐车一样勤奋工作。"
组词:骥立马蹄、马盐不辨、盐车直行。
近义词: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反义词:懒散怠惰、怠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