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赋税。《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天下诸门及关出入往来之籍赋,而审其政。” 宋 曾巩 《司门制》:“门关筦键之事,启闭出入之节,总其籍赋而审其禁令,郎官之任,尔允询求。”
“籍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赋税,特指与户籍管理相关的税收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古代官职如“户曹参军”专门负责户籍赋税和仓库收纳,说明“籍赋”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籍赋”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税收制度,强调户籍与赋税的紧密关联。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管理细则,可查阅《旧唐书·职官志》或宋代典章制度文献。
《籍赋》意为登记和征税,是古代************管理人口及征收赋税的一种制度。
《籍赋》的部首是竹(⺮)和贝(贝),总共有14画。
《籍赋》一词最早来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天子将籍赋,诸侯赋歲时与稷黍。”意指君主进行人口普查和征收赋税的活动。
《籍赋》的繁体字为「籍賦」。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籍赋」字的写法有所变化。早期,「籍」字的上方是「㔾」而不是现代常见的「⺮」,「赋」字则多以「負」取代「贝」。
1. 在古代,官府通过进行《籍赋》,进行人口普查并收取赋税。
2. 国家需要进行《籍赋》来确定人口数量和财产情况。
1. 族籍:指人的族谱和家谱。
2. 文籍:指书籍或文献。
3. 军籍:指军人的籍贯和军龄等相关资料。
登记、征税、赋税
豁免、免赋、免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