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事的意思、节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事的解释

谓行事有节制,使合乎准则。《国语·越语下》:“ 越王 句践 即位三年而欲伐 吴 , 范蠡 进諫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节,制也。”《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越王 谓 范蠡 曰:‘以不听子故至於此,为之柰何?’ 蠡 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司马贞 索隐:“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事"是由"节"与"事"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汉字本义及历史演变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节"在《说文解字》中解作"竹约也",《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标注其本义为竹节,引申出节制、调节、关键节点等二十余项释义。"事"在甲骨文中象手持工具之形,《汉语大词典》释为"职事、从事"。二字结合,"节事"可理解为"节制事务"或"关键事务",指有节制地处理事务或核心要务。

二、历史语义演变 先秦典籍已见"节事"用例,《荀子·王制》载"节事以时"强调遵循时令处理政务,此处"节"取"节制"义。汉代《盐铁论》"节事以礼"则赋予礼仪规范的维度。至唐宋时期,杜甫《秋兴》"节物催人老"将"节"与时间节点相关联,拓展出时令事务的引申义。

三、现代汉语应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将"节事"标注为书面用语,多用于公文及学术领域,特指需要遵守特定规范的重要事务。例如"节事以法"强调依法办事的原则,"节事制度"指机关单位的规范化流程。在民俗学范畴,该词常与"节庆"并称,指代具有仪式性的时序性活动。

四、权威来源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节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节事”指行事有节制,使合乎准则,强调在行动或处理事务时遵循适度原则。其中“节”可理解为节制、调控,“事”指具体的事务或行为。

二、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越语下》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三、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节事”可延伸为:

  1. 资源管理:如节约财物、时间等,避免浪费
  2. 行为准则:指遵循规范或礼制,如礼仪场合的适度言行
  3. 战略调控:在复杂事务中把握分寸,如企业管理中的决策调控

四、使用场景

注:需注意该词与“节庆活动”无直接关联,后者属于现代“节事活动(Festival & Special Event)”的翻译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鹤仙饱经沧桑襃擢兵役制财赂惭幸陈姥姥春瘟代籍盗用掉过儿馰颡底下人法家访世芳羞反裘负刍隔年历苟且之心沟墉毫光禾蔈后援讳犬脚下人接闻酒生开右陆博鹿卢格落英率俭率示慢板梦征女闾喷注评直皤皤国老阙少驱衆省元释黻手锯摅光戍逻舒眉展眼四谏簨业天后偷娱亡亲骫属文昭武穆险德响答影随橡皮艇乡使下尊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