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介山的意思、介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介山的解釋

(1).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縣 東南。 春秋 晉 介之推 隱居此山,故名。《楚辭·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為之禁兮,報大德之優遊。” 清 錢謙益 《母劉氏贈恭人》:“不愧 介山 之隱,亦已足矣。”

(2).山名。在 山西省 聞喜縣 。《漢書·武帝紀》:“朕用事 介山 ,祭後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汾水》:“ 河東 臨汾 地名矣,在 介山 北,山即 汾山 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介山”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地理概念

  1. 山西介休的介山
    即今綿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東南20公裡處,屬太嶽山脈,海拔2072米。因春秋時期晉國賢臣介子推攜母隱居于此而得名。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将此地改名“介山”,并設寒食節以表哀思,後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以險峻山勢、懸崖絕壁和自然風光著稱。

  2. 山西聞喜的介山
    另一處介山位于山西省聞喜縣,漢代文獻記載漢武帝曾在此祭祀後土,但曆史記載較少。

二、文化象征

三、語言延伸

在《莊子·逍遙遊》中,“介山”被引申為成語,字面指“山腳下的山”,比喻某領域内地位極高的人或事物。例如:“他在古典文學領域堪稱介山,無人能及。”


注:關于“介山”的成語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更多以地理和文化含義為主。如需進一步了解綿山景區信息,可參考的詳細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介山

《介山》一詞是由“介”和“山”兩個字組成的,是一個漢字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介”字的部首是“人”,共有4個筆畫;“山”字的部首是“山”,共有3個筆畫。

來源

《介山》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左傳》,其中描述了齊國的一座著名山峰,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漢字詞語。

繁體

《介山》的繁體寫法為「介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介山》的寫法略有不同,常見的寫法為「介」「山」。

例句

他愛上了那座險峻的《介山》,每天都會去徒步爬山。

組詞

介山并不常見于組詞,但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登介山」「俯瞰介山」。

近義詞

《介山》的近義詞包括「峻嶺」「高山」「險山」等。

反義詞

《介山》的反義詞包括「平原」「河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