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廪米的意思、廪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廪米的解释

(1).旧指公家发给的粮食。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置本钱廩米,令可继处以守。”

(2).指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廩生追粮》:“比者提学 薛瑄 ,以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廩米。”《六部成语·户部》“廩银”原注:“诸生应领廩米,折银给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廪米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历史语义特征的专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府粮仓中储存的官粮。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七卷释义,"廪"特指粮仓,"米"为去壳谷物,组合后专指由政府统一调配的储备粮食。在中国古代财政体系中,廪米承担三方面功能:

  1. 俸禄形式:《汉书·食货志》记载,汉代官员俸禄常以"廪米"形式发放,月俸标准按石计量,形成"秩石制度"。这种实物工资制度延续至明清时期,据《明会典》载,五品官员年俸含廪米192石。

  2. 赈济物资:历代荒政文献如《救荒活民书》显示,遇灾年官府需开仓放廪米赈济灾民,如宋代设立的常平仓制度规定"灾伤七分以上,发廪米济之"。

  3. 军需储备:军事典籍《武经总要》特别强调"边关廪米须备三年之食",体现其在国防体系中的战略储备价值。

从文字学角度考察,《说文解字》将"廪"释为"谷所振入",段玉裁注指出其字形源自"广"(房屋)与"禾"(谷物)的会意结构,印证了该词与粮食储备的密切关联。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作为历史术语存在于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廪米”一词中,“廪”指古代储存粮食的官方粮仓(如《坐糜廪粟》中“廪”即米仓义),“米”则特指去壳后的谷物。组合后具体含义如下:

  1. 字面含义
    指古代官府粮仓中储存的粮食,特指经过脱壳加工的米。这类粮食多用于官员俸禄发放或赈灾储备。

  2. 历史用途
    •俸禄形式:汉代官员俸禄常以“廪米”形式发放,如《汉书》记载二千石官员年俸含米粮。
    •赈灾储备:历代官府遇灾荒时会开仓放廪米救济灾民,如朱熹《奏救荒事宜状》提及廪米调配。

需注意“廪米”与“粟米”的区别:前者专指官仓储存的成品米,后者泛指未脱壳的原粮。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现代汉语中已鲜见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浡乱不知底细巢焚原燎垂爱盗印大姨子灯光彫废断鼻短见薄识繁人飞磴丰雍高寿羹饘革姓勾乙丱髻觚廉姑嫜号号鹤警环繞检括介殻虫径庭楷式控驾空陇窥见老帮闲离谱礼相率笔莽式邈若河汉明辩拈酸泼醋排叠频句挈带齐赫特青骢马起薪驱邪上足深泥始料双距梳云剃度贴谱体靣体贴王体文东武西文以载道五胡十六国消费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