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指公家发给的粮食。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置本钱廩米,令可继处以守。”
(2).指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廩生追粮》:“比者提学 薛瑄 ,以生员有疾罢斥者,追所给廩米。”《六部成语·户部》“廩银”原注:“诸生应领廩米,折银给发。”
“廪米”一词中,“廪”指古代储存粮食的官方粮仓(如《坐糜廪粟》中“廪”即米仓义),“米”则特指去壳后的谷物。组合后具体含义如下:
字面含义
指古代官府粮仓中储存的粮食,特指经过脱壳加工的米。这类粮食多用于官员俸禄发放或赈灾储备。
历史用途
•俸禄形式:汉代官员俸禄常以“廪米”形式发放,如《汉书》记载二千石官员年俸含米粮。
•赈灾储备:历代官府遇灾荒时会开仓放廪米救济灾民,如朱熹《奏救荒事宜状》提及廪米调配。
需注意“廪米”与“粟米”的区别:前者专指官仓储存的成品米,后者泛指未脱壳的原粮。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现代汉语中已鲜见使用。
廪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部首廴(也可称为《廴》)和部首米。它的拆分部首是贝和禾,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为3画(贝)和5画(禾)。廪米作为一个词语,表示用作祭祀的粮食。
廪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动,是古人向神祭奠时所献上的粮食。廪米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也有一些变化,包括采用繁体字的形式。在繁体字中,廪字的形状较为复杂,需要额外的笔画。
在古时候,廪米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书写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不过,廪米这个词语的含义在古代已经存在了。
下面是一个例句,用来展示廪米这个词语的用法:
"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廪米来供奉神明。"
根据廪米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廪事:管理廪米等粮食的事务
廪牲: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牲畜
廪田:专供官方祭祀所用种植粮食的田地
廪米的近义词可能包括:
祭品、祭奠、供奉
而廪米的反义词则可能是:
饥荒、匮乏、缺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