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tely;entirely;sharply] 界限分明
截然两样
截然分开
(1).整齐貌;整肃貌。《诗·商颂·长发》“九有有截” 汉 郑玄 笺:“故天下归乡 汤 ,九州齐一截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万历 间, 刘綎 以兵五千,戍 全罗 二载,海外截然。”
(2).态度严正貌。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故予不自量度,輒定诗之宗旨,且借禪以为喻,推原 汉 魏 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 唐 为法。”《朱子语类》卷六九:“义是处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 清 王夫之 《文学刘君昆映墓志铭》:“迨其以贫易操,则截然拒絶於一旦,乃至相遇而不与揖。” 沙汀 《淘金记》十八:“‘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他又截然地加上一句。”
(3).界限分明貌。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其后 幽 、 镇 、 魏 不悦於政,相扇继变……惟 鄆 也,截然中居,四邻望之,若防之制水,恃以无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吾子又谓此亦毫釐倏忽之间,非谓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即于情事截然絶不相关之处,亦有连环细笋伏于其中,看到后来方知其妙。”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我当然不是提倡迷信,偶像崇拜和小孩子扮演神仙故事,截然的是两件事。”
“截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截然”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明确的分界,既可指事物差异,也可引申为态度或状态的鲜明对比。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等来源。
截然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完全不同或彻底相反的。它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某方面的差异明显且无法调和。
截然由“戈”和“刀”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0个笔画。
“截然”一词最早出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中,作者是清代古籍整理学家胡本仁。这个词汇的创造与另一个常用词汇“绝然”有关,二者用法类似,但绝然更常见。胡本仁为了避免使用过于频繁的“绝然”,创造了“截然”一词作为替代。
截然的繁体字是「截然」,拼音为jié rán。
在古代,截然的写法和现在相比会有一些差异。例如,以康熙字典为例,其中截的部分写作“戩”,而然的部分写作“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都有所变化。
1. 这两个观点截然相反,无法达成共识。
2. 我们从小就接受不同的教育,所以兴趣和价值观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截然相反、截然不同的看法、截然不同的态度
彻底不同、完全相反、截然相反
相同、一致、相似
并蒂材器酬赉刺闺丛辰打火刀黛巘擣虚批吭打桩船迭迭薄薄迭和东山之志杜门诗顿劣仿宣纸风飡水宿缟服珪冕锢陋过命海沸山裂含蘤悍媢鸿案鹿车患害会酒火光冲天縠衫江鳐狡慝机对经躔郡政忾息辽事丽风龙旂駡詈淼寥侔尊木龙恰莫入贽视微知着属下俟奴私学速独随口胡诌韦褐微气象学违时绝俗僞字侮手厢黄旗闲婉鲜云仙宅仙障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