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界牌的意思、界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界牌的解释

在交界地方树立的牌子,用做分界的标志。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又 朝鲜 通文舘记丁卯年 咸镜道 观察使 金有源 称:‘有异样人至 庆兴府 东门外,声称为 俄罗斯 人,该国都统遣其在对岸界牌近处筑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界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空间标识意义的复合名词,由“界”(边界、分界)与“牌”(标志牌、牌子)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竖立于地域分界线上、用于明确标识边界位置的标志物。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沿革及实际应用角度分层阐释:


一、基础释义

指设置在行政区域、国境、土地所有权等分界处的实物标牌,通常刻有文字或符号,作为官方认定的地理分界凭证。

例证:

“两地交界处立有石质界牌,上书‘省界’二字。”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历史渊源与形制演变

古代称为“界石”或“界桩”,材质从木牌、石碑演进至现代金属牌。其设立需经官府勘定,具有法律效力。

文献佐证:

《清史稿·职官志》载:“凡州县疆界,刊刻界牌,以杜争讼。”

来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引申义与地名应用

部分地名因历史设立的界牌得名,如湖南省衡阳市界牌镇(因明代立牌划分衡阳、衡山两县界而得名)。

地域文化考据:

“界牌地名源于地理标识功能,后演变为聚落名称。”

来源:《中国地名语源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四、现代法律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界牌属法定边界标志,擅自移动或破坏需承担法律责任。

法理依据:

“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含界牌)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损毁。”

来源: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五、国际边界应用

在国境管理中,界牌(或界碑)为主权象征,如中俄边境“界牌一号”碑。其设立需依双边条约,受国际法约束。

国际法实例:

“毗邻国共同勘界后,需设立永久性界牌以明示领土范围。”

来源:《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实践释义


权威参考文献(未提供链接,以文献名及出版社为准):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史为乐编《中国地名语源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2019年施行)
  5. 联合国《维也纳条约法公约》(1969年订立)

网络扩展解释

“界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界牌指在两地交界处设立的标志性牌子,用于明确划分地理或行政边界。例如国界、省界、县界等区域的分界标志。

二、历史与文献应用

该词在清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提到俄罗斯人在“界牌近处筑室”,反映了其作为国际边界的标志作用。此外,地方志(如《都昌县志》)也记载了以山岭、桥梁等自然或人工地标作为“界牌”的实例。

三、实际应用案例

  1. 地理分界:如江西省都昌县鸣山乡的“界牌村委会”,以石碑明确地域界限;
  2. 行政标志:古代官府在管辖区域边缘设立界牌,便于管理户籍、税收等事务。

四、抽象与比喻意义

在成语或现代语境中,“界牌”可引申为明确的规则或界限,例如法律中的权责划分、商业合作中的责任范围等。

补充说明

如需了解具体地区的界牌位置或历史细节,可查阅地方志或民政部门公开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襃赐背珥笨口拙舌辨颠帖便章裁铰操之过急朝生承兑慈眉善目促柱道寡称孤蹈故习常點計顶疮叮叮栋梁材都候分片包乾粉霞福礼肤粟股栗富衍古字兼言角标狡虫交钩金鹿谨摄际涯峻崎铿亮雷霆火炮亮色梁星立部伎六趣轮回立治没淘剩猛禽梦像木虫您家攀引捧檄癖嗜清锅冷竈青铜器亲密璆琳乞银疏斥树异搜畋诉闻桃腮粉脸特惠关税调色板土库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