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腊的意思、戒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腊的解释

亦作“ 戒蜡 ”。僧徒受戒后的年数。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即为得道,蜡重於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 明 张萱 《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腊是汉语佛教术语,指僧人受具足戒后结夏安居的年数,用以计算僧人在僧团中的资历。“戒”指佛教戒律,“腊”源于古印度僧人雨季安居的习俗,后演变为僧龄的计量单位。根据佛教仪轨,僧人每年夏季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圆满结束后即增长一腊,称为“戒腊”或“夏腊”。

在佛教制度中,戒腊是僧团排序的重要依据。例如《禅林象器笺》记载:“僧籍先辈后辈,以戒腊多少为次。”戒腊越长,代表修行资历越深,通常在法会、禅堂坐次等场合享有优先权。此外,戒腊也与僧人受尊敬程度相关,《百丈清规》中多次提及“依戒腊坐”的礼仪规范。

该词读音为jiè là,属佛教专有名词,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多见于佛学典籍或研究文献。例如《佛学大辞典》释为:“比丘之年资,依夏安居之数而定,称戒腊。”

网络扩展解释

“戒腊”是佛教术语,主要与僧侣的修行年资相关,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和计算方式。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计算方法

3.实际用途

4.相关概念辨析

5.其他说法

戒腊是佛教僧团内部衡量修行资历的重要标准,反映了僧侣的持戒精进程度。需注意其与“僧腊”的区别,并了解计算方式与安居修行的紧密关联。如需更完整的解释,可参考佛教典籍或寺院清规。

别人正在浏览...

板牀变醨养瘠惨亡昌仆程序控制初级中学春归从生登丰督战二重根儿女之情二因素说发躁富博根蔕根前攻击功令够瞧的孤标还迳赫张欢慕监河艰棘较高级嘐嘐嘉祥极打劲悍进退迍邅居闲口题赖皮老大人捺蜻蜓掿战辟暑气度琪蘤青凫气意塞途沙锅山鹧烧掇生龙活虎身图释躧水晕丝牦稣活所有品肃志田连仟伯殄灭媮合苟从象化箱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