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相佯 ”。亦作“ 相徉 ”。徘徊;盘桓。《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洪兴祖 补注:“相羊,犹徘徊也。”《楚辞·九辩》:“擥騑轡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王逸 注:“且徐徘徊以游戏也。” 明 袁宗道 《冬日斋中即事》诗:“小逕独相徉,婆娑木数章。” 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曾闻韵士至此相羊,亦有名流於焉寄赏。”
相羊(xiāng yáng)是古汉语中的连绵词,又作“徜徉”或“常羊”,意为徘徊、自由自在地漫游,常带有悠闲自在或流连忘返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形与通假
“相羊”为联绵词,属叠韵关系(同属“阳”韵)。古籍中多与“徜徉”“襄羊”等互通,如《楚辞·离骚》王逸注:“相羊,游也。犹徘徊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288页)
核心语义
指无目的地漫步、盘桓,强调悠闲自在的状态。如《汉书·扬雄传》载:“聊仿佯而相羊”,颜师古注:“相羊,逍遥貌。”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第1123页)
《楚辞·离骚》
屈原名句:“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此处“相羊”与“逍遥”对文,表现诗人彷徨求索的心境。
来源: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汉代文学中的拓展
张衡《西京赋》:“相羊乎五柞之馆”,描写帝王游猎后的闲适场景,凸显词义的从容意蕴。
来源:《文选注》(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本,卷三)
现代汉语中,“相羊”已罕用,但“徜徉”仍保留其本义,多用于文学语境,如:“徜徉于山水之间”。需注意其与“徘徊”的细微差异——后者更侧重犹豫不决,而“相羊/徜徉”侧重闲适自得。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45页)
词典名称 | 释义概要 |
---|---|
《汉语大词典》 | 徘徊,自由往来自得之貌。 |
《辞源》 | 逍遥,游荡。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同“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
“相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相羊”意为徘徊、盘桓,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在原地流连或缓慢移动的状态。例如,《楚辞·离骚》中“聊逍遥以相羊”即表达了一种悠然徘徊的意境。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其含义与“徜徉”“徘徊”接近,但更强调悠然自得的状态。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例句或权威解析,可参考、2、4等来源。
氨基酸不卑不亢不灵惭恨昌教冲街黜刺打雪仗放灯法水封蔽奉循革当革旧图新还元洄悬肩二交酬僬僚浄宫积时继天立极蠲逋菊节栲掠扣火灵捷灵禽流芳千古戮挞满不在意氋氃扪膝冥顽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南班鮎鱼佩觿平江起义浅儒青囊青耦清帐乳钵入试上樽山梨少字声焰师心自是收用説合颓阘歪道完补枉死鬼文丈屋极校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