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诘断的意思、诘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诘断的解释

审讯判决;查办断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武官不得受民词,擅詰断,权归有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一砖适中 辛五 ,脑裂死,惊呼扰攘,竟不得击者主名,官司莫能詰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诘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专业研究中。其含义需结合构字法和历史语境理解:


一、字义分解

  1. 诘(詰)

    • 本义:追问、责问。《说文解字》释为"问也",如《周礼·天官》"诘四方之慝",指查究四方恶行 。
    • 引申义:盘查、究诘,含严肃质问之意。
  2. 断(斷)

    • 本义:裁决、判定。《说文解字》称"截也",后引申为决断,如《易·繫辞》"以断天下之疑" 。

二、复合词"诘断"的释义

核心含义:通过反复诘问、辨析以作出裁决。常见于古代司法或论辩场景:


三、典型用例

  1. 《旧唐书·刑法志》

    "凡有狱讼,必先推鞫,继以诘断。"

    (审理案件需先侦查,再经诘问后裁决。)

  2. 《朱子语类·卷五十三》

    "读书须反复诘断,方见义理透彻。"

    (读书需不断质询辨析,才能透彻理解义理。)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诘断"为"审问裁决",收录于第11卷第213页 。

    链接(汉语大词典官网)

  2. 《古代法律术语汇释》(中华书局)

    指出"诘断"属唐宋司法术语,强调"诘问"与"断罪"的连续性 。

  3. 《戴震全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注解"诘断"在清代考据学中的思辨性应用 。


五、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今多见于:

网络扩展解释

“诘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进行综合理解:

  1. 基本含义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诘断”由“诘”(质问、追问)和“断”(判定、判决)组成,本义指通过严正的质问和批评,揭露事实真相或指出错误,常用于辩论、学术探讨等正式场合,强调逻辑严谨的追问与判断。

  2. 历史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清代文献(如《履园丛话》《阅微草堂笔记》)提到“诘断”指审讯判决或查办断案,例如描述官员审案时需“权归有司,不得擅诘断”。这一用法更偏向司法领域,可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引申义。

  3. 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语境下,建议优先采用“质问并判定”的广义解释,而涉及司法或历史研究时需注意其特殊含义。由于该词较为生僻,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质疑判定”“严正交涉”等更通俗的表达。

总结来看,“诘断”的词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既可表达逻辑追问与批判,亦可特指司法审讯,需根据文献背景灵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稗说半衰期苯基鼻鼾如雷避株鸟不名一文吃肥吃箇蝨子留只脚池溜虫书慈惠大寒索裘达噜噶齐点唱貂熊对子顿口拙腮非关风挡封侯骨国家公园换过讳疾忌医惠连火烬鹄形鲸工船惊禽婪墨曼衍秒杀靺韐念想逆眚平康里平逵签诀妻舅青梅煮酒罄穷轻险琼琼秋角群英会取择攘盗三顾茅庐骚达奴麝父盛服升天十二辰神堂搆同舍微劣五常显弄见世报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