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逃暑的意思、逃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逃暑的解释

亦作“迯暑”。消暑;避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处士 周洪 言, 宝历 中,邑客十餘人,逃暑会饮。” 宋 陈师道 《和寇十一雨后登楼》:“豫为逃暑约,一快 楚 臺风。” 明 李攀龙 《逃暑》诗:“无处堪迯暑,高楼坐夜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义仆》:“岁丁酉之夏,山人逃暑 金山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逃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逃暑”指消暑或避暑,即躲避炎热天气的行为。该词由“逃”(躲避)和“暑”(炎热)组成,强调主动避开高温环境。

2. 文献出处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

3. 用法示例 既可作动词短语(如“逃暑金山”),也可作名词(如“逃暑约”),常见于古代诗文描写夏季活动。

4. 相关典故 《郑人逃暑》寓言故事(见文言文阅读训练)通过郑人白天在树下避暑、夜晚仍按原位置纳凉导致露水沾湿的讽刺情节,揭示“方法需随环境变化”的哲理。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多使用“避暑”替代。其文化内涵既反映古人应对炎热的智慧,也承载着文学创作中的隐喻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逃暑

逃暑是指远离闹市繁华的地方,到山水清幽的郊外或度假胜地避暑消夏的行为。逃暑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躲避酷暑而选择离开热闹的城市环境,去寻找清凉、宜人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逃(辶辛):部首辶,总笔画6

暑(日炒):部首日,总笔画12

来源:

《逃暑》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神仙传记·太白传中。在古代,人们常常选择在炎炎夏日离开城市前往郊外或避暑胜地,这样的行为被称为“逃暑”。这一词汇早在唐朝就开始流行。

繁体:逃暑

古时候汉字写法:

逃:首先,金文将“辶”解释为一个人走的样子,后来又形态化为辶的标志性停顿样。另外,“刀”代表的就是“逃”的发音。所以金文里写“逃”两个字的样子就是一个人运用刀具逃走的样子。

暑:金文的写法是一个太阳上面是一把火,下面是一把锄头。

例句:

他为了逃暑去了度假胜地。

组词:

逃离、逃走、逃跑、避暑、避暑胜地、避暑山庄、度假胜地

近义词:

避暑、度假

反义词:

炙烤、执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