侔迹的意思、侔迹的详细解释
侔迹的解释
谓与他人的行为、业迹相等。《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侔迹 韩 耿 ,齐声双德。”
词语分解
- 侔的解释 侔 ó 相等,齐:相侔。侔色揣称(坣 )(写文章摹绘物色恰到好处)。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迹的解释 迹 ì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侔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与他人的行为、功业或成就相等或相匹敌。其中“侔”意为“齐等、相等”,“迹”指行为或业迹。例如《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中“侔迹韩耿”一句,意为某人的功绩与韩信、耿弇等历史名将相当。
二、出处与用法
-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三国志》,用于历史人物功绩的类比,强调与他人的成就并驾齐驱。
- 现代应用: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语境,描述在特定领域(如功业、德行)达到同等高度的情况。
三、相关扩展
- “侔”的其他含义:除“相等”外,“侔”还可表示“谋取”(如《管子·宙合》中“静默以侔免”)。
- 近义词:齐迹、比肩、匹敌。
四、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唐·陈鸿《长恨传》)。
- 现代造句:“他的科研成就侔迹国际顶尖学者。”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侔”的构字或演变,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侔迹
《侔迹》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相等或相仿的行动轨迹。该词的拆分部首是人和攸,其中人部表示人类,攸部表示追求。这两个部首共同组成了“侔”这个字。
根据《说文解字》,侔字的笔画数为6画。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尚书·周书·世宗七年》文中,用来描述两位官员的行动轨迹相仿或相等。
在繁体字中,侔字的写法和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的汉字写法有很多的变化,尤其是在篆书时期。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侔字在篆书中的写法是以“父”和“受”两个部首构成,表示行动的相等。而在隶书时期,侔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成为了现今常见的形态。
以下是《侔迹》的例句:
1. 在这次比赛中,两位运动员的成绩侔迹相当,难分胜负。
2. 他们的努力和奋斗的侔迹让人肃然起敬。
组词:侔情(行动相似的情感)、侔辙(行动轨迹相同)、侔衿(衣襟匀整)、侔望(眼神相仿)、侔志(志向相等)
近义词:相似、相仿、相等
反义词:悬殊、迥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