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俸的意思、常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俸的解释

固定的俸禄。《晋书·简文帝纪》:“往事故之后,百度未充,羣僚常俸,并皆寡约,盖随时之义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俸是汉语中的复合词,指古代官员按固定标准领取的常规俸禄,区别于临时赏赐或额外津贴。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与结构

    “常”指固定、常规,“俸”指官吏的薪给。合称表示官员按制度定期领取的基础薪俸。例如《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固定的俸禄”。

  2. 历史制度背景

    在历代官制中,“常俸”是官员收入的主体部分。如宋代《职官志》记载官员按品级领取月俸,包含钱、粮等实物。清代则区分“正俸”(常俸)与“恩俸”(额外赏赐),凸显其稳定性。

  3. 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区别于“恩俸”:恩俸为皇帝特赐的附加俸禄,非常规性收入(如清代双俸制中的加赏部分)。
    • 区别于“养廉银”:清代后期养廉银虽固定发放,但属廉政补贴,性质不同于基础薪俸。
  4. 语用与文献例证

    该词多用于典章文献,如《清史稿·食货志》载:“文武官常俸,满、汉一等公岁支银七百两”,体现其制度性含义。现代汉语中因官制变革,该词已转为历史用语。


来源说明(依据权威辞书及历史文献,无有效链接时仅标注出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7卷,第142页。

《宋史·职官志十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清史稿·职官志》《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史稿·食货志六》,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常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简文帝纪》,原文提到:“往事故之后,百度未充,羣僚常俸,并皆寡约,盖随时之义也。” 这里指国家经历动乱后,官员的固定俸禄被削减,以适应时局。

词语解析

相关背景

古代官员俸禄制度中,“常俸”与临时赏赐或额外津贴不同,属于基础性收入。其数额可能因朝代、官职或财政状况调整,例如《晋书》中提到的“寡约”(减少)即为一例。

近义词与英文翻译


总结来看,“常俸”是古代官员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俸禄的稳定性,其具体实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经济与政治背景。如需更多用例,可参考《晋书》等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寶挨打受气傍隣罢谢辩圃变压罢士不可枚举醇醉出震御极翠华存目冬日夏云断场独锦蛮蛾度虵行乏困芳猷贩佣罚球发傻发燥肤凑更嬗赫剌剌划划挟书剧本濬源老靠莲蓬辽亮脔壻溟壑明问墨绖从戎泥浆軿阗起工勤笃清水冷灶起羞啓运生虑审拟试事试新手到擒来首服孙庞斗智榫眼肃启台教替陵违衆无假香袋香头篠簜哓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