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辔的意思、方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辔的解释

并辔;并驾。《晋书·刘曜载记论》:“佞人方轡,并后载驰。”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幸沾云雨庆,方轡参多士。”《新五代史·杂传·王鎔》:“ 匡威 素少 鎔 ,以谓无能为也,因与 鎔 方轡诣府,将代其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方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fāng pèi,其核心含义是“并辔;并驾”,即两匹或多匹马并行,缰绳并排,比喻共同行进或地位相当。

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

    • 方:此处意为“并排、并列”。
    • 辔:指驾驭马的缰绳,引申为驾驭行为。
  2. 文献用例:

    • 《晋书·刘曜载记论》中“佞人方辔,并后载驰”,描述佞臣与权贵并列掌权。
    • 南朝谢朓《始之宣城郡》诗句“方辔参多士”,表达与众多贤士同行的谦逊。
    • 《新五代史》记载王镕与匡威“方辔诣府”,暗喻权力争夺的微妙关系。
  3. 其他信息:

    • 该词现代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研究中。
    • 无直接关联的常用成语,但可通过“并驾齐驱”等近义词辅助理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语境,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辔(fāng fěi)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以下意思: 1. 意思:方辔指的是马套装备中的一种,用于把马的头颈固定在马缰上,以便控制马匹行进方向。 2. 拆分部首和笔画:方辔的部首是方字部,由“四”这个汉字构成。方辔一共有11画。 3. 来源:方辔一词源于古代汉字,开始出现在《尔雅》等古代文献中。方辔的形状由“方”字旁和“飞”字旁组成,形象地描述了马套装备的样子。 4. 繁体:方辔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异。 5.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方辔的形状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由“方”字旁和“飞”字旁组成的结构仍然保持不变。 6. 例句: - 他用方辔牢固地控制着坐骑的方向。 - 这匹马上的方辔十分华丽而精致。 7. 组词:方辔没有常见的组词。 8. 近义词:马缰、马笼头。 9. 反义词:自由驰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