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辔的意思、方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辔的解释

并辔;并驾。《晋书·刘曜载记论》:“佞人方轡,并后载驰。”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幸沾云雨庆,方轡参多士。”《新五代史·杂传·王鎔》:“ 匡威 素少 鎔 ,以谓无能为也,因与 鎔 方轡诣府,将代其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辔,汉语复合词,由“方”与“辔”组合而成,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两马或多马并行时缰绳齐平的状态,引申为车马并列而行。《汉语大词典》载其核心义为“并辔,辔绳并行”,常用于描述古代车马仪仗或文人并骑的场景(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册)。

二、构词解析

  1. 方:取“并列”义项,《古代汉语词典》释为“并船,并车”,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2. 辔:指驾驭马匹的缰绳,《说文解字》注“辔,马縻也”,段玉裁补充“所以制御车马”。

三、引证示例 该词多见于古籍文献,如《后汉书·崔骃传》载“方辔并进者,不知改辙”,以辔绳并行比喻政治主张的趋同(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唐代李善注《文选》时亦用“方辔联镳”形容车骑队列的整齐。

四、相关词语 “方辔”属古代车马文化词汇体系,与“齐镳”“并轡”构成同义聚合,在《中国古代车马辞典》中归入“驾御类”词条(来源: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车马辞典》)。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叙述,具有鲜明的语体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方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fāng pèi,其核心含义是“并辔;并驾”,即两匹或多匹马并行,缰绳并排,比喻共同行进或地位相当。

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

    • 方:此处意为“并排、并列”。
    • 辔:指驾驭马的缰绳,引申为驾驭行为。
  2. 文献用例:

    • 《晋书·刘曜载记论》中“佞人方辔,并后载驰”,描述佞臣与权贵并列掌权。
    • 南朝谢朓《始之宣城郡》诗句“方辔参多士”,表达与众多贤士同行的谦逊。
    • 《新五代史》记载王镕与匡威“方辔诣府”,暗喻权力争夺的微妙关系。
  3. 其他信息:

    • 该词现代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研究中。
    • 无直接关联的常用成语,但可通过“并驾齐驱”等近义词辅助理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语境,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本。

别人正在浏览...

白客扳胸暴鼓兵人峬峭惭惊掣白乘门成为承影趁夥打劫謘謘耽色吊胆提心谛绎蕃条丰成附众高效祼飨旱荒焊镴花黄浑括骄暗锦囊句刳剥枯竹褐离殿陵鱼流杯曲水煤赭木柴能屈能伸捏搭片合漂布浅斟低唱前肢七七搉惟儒博山包海容折挫盛隆十四弦疏诞殊族四凶私悦调峰铁綫描忒楞楞腾凸起韈劫子瓦人微奸想来相骂榜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