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劫夺的意思、劫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劫夺的解释

(1) [plunderage]∶掠夺的行动或事例;尤指盗用船上的货物

(2) [seize by force]∶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详细解释

亦作“刧夺”。亦作“刦夺”。亦作“刼夺”。抢劫夺取。《史记·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飢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饭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彭门 劒门 蜀山 里,昨逢军人刼夺我。”《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元弘 本使 王瑞章 ,奉勅持节北入 单于 ,充册立使。行至 雪山 南畔,遇逢背逆 迴鶻 一千餘骑,当被刧夺国册及诸勅信。”《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 江 淮 ﹞濒 江 靠海水面阔达,内有船户十万餘户,其间逃役结党成羣,以揽载为由,中途将客杀死,刧夺财物。”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叶公滑釐子合传》:“染其习者,即亲如骨肉,亦互相刦夺。” *********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他们有了资本,于是也有机会去劫夺劳动的结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劫夺(jié duó)是汉语中的动词,指通过暴力或胁迫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权利的行为。其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义项:

一、基本释义

  1. 武力抢夺财物

    指以暴力、威胁等方式强行夺取他人财物。

    例证:

    “匪徒劫夺过往商旅的货物。”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非法侵占权利或资源

    引申为以不正当手段侵占他人权益、资源或成果。

    例证:

    “劫夺他人研究成果属学术不端。”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语义辨析


三、权威例证与用法

  1. 古籍用例:

    《史记·货殖列传》载:“劫夺成风,民不聊生”,描述秦末社会动荡中的暴力掠夺现象。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现代用法扩展:

    生物学中“劫夺现象”(如杜鹃鸟将蛋产在其他鸟巢)借喻侵占行为。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引用文献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
  5.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6.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劫夺”是一个动词,指通过武力、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权利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非法性和道德谴责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以暴力、胁迫或欺诈方式夺取他人财物或权益,常见于非法侵占场景。例如:“海盗劫夺商船货物”“劫夺他人财产”。

二、延伸解析

  1. 行为特征
    强调手段的强制性,如《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外无劫夺之忧”,体现对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威胁。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法律、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战争掠夺(如敦煌文献中“军人刼夺”)、资源侵占(如“劫夺资源”)等。

三、相关词汇

四、例句参考

  1. 古籍用例:唐代高适诗中“军人刼夺我”反映战乱中的劫夺现象。
  2. 现代示例:“劫夺行星能量”用于占星术语(需注意此用法非通用语义)。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汉典的完整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安休背违表极拨烦崇仰辞林呆呆呆淡出淡虑倒好儿遁世长往二部制风波亭風漢分龙节负媿高飞远举高门大户羔雁閤閤逛青孤掌鸿河谏舍徼荣激箭军帑峻严客旌亏全劳伐连称莨绸凛凛六出乱昏罗刹国没白没黑梅花帐美庄闷然凝图排尿槃瓠裒取乾村沙气满志骄钦迟荣伸扫除机蒐练缩手旁观讨闹滔滔不尽土茅袜桶瓦尊渥宠五物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