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劫夺的意思、劫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劫夺的解释

(1) [plunderage]∶掠夺的行动或事例;尤指盗用船上的货物

(2) [seize by force]∶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详细解释

亦作“刧夺”。亦作“刦夺”。亦作“刼夺”。抢劫夺取。《史记·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飢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 唐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饭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彭门 劒门 蜀山 里,昨逢军人刼夺我。”《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元弘 本使 王瑞章 ,奉勅持节北入 单于 ,充册立使。行至 雪山 南畔,遇逢背逆 迴鶻 一千餘骑,当被刧夺国册及诸勅信。”《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 江 淮 ﹞濒 江 靠海水面阔达,内有船户十万餘户,其间逃役结党成羣,以揽载为由,中途将客杀死,刧夺财物。”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叶公滑釐子合传》:“染其习者,即亲如骨肉,亦互相刦夺。” *********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他们有了资本,于是也有机会去劫夺劳动的结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劫夺”是一个动词,指通过武力、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权利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非法性和道德谴责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以暴力、胁迫或欺诈方式夺取他人财物或权益,常见于非法侵占场景。例如:“海盗劫夺商船货物”“劫夺他人财产”。

二、延伸解析

  1. 行为特征
    强调手段的强制性,如《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外无劫夺之忧”,体现对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威胁。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法律、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战争掠夺(如敦煌文献中“军人刼夺”)、资源侵占(如“劫夺资源”)等。

三、相关词汇

四、例句参考

  1. 古籍用例:唐代高适诗中“军人刼夺我”反映战乱中的劫夺现象。
  2. 现代示例:“劫夺行星能量”用于占星术语(需注意此用法非通用语义)。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汉典的完整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劫夺

劫夺是一个汉字词汇,由“劫”和“夺”两个字组成。其中,“劫”字的部首是力,总计包含6个笔画;“夺”字的部首是夂,总计包含4个笔画。

劫夺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是从类似的意义词汇演变而来的。在古时候,劫夺的写法为“劫奪”。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代繁体字的写法为「劫奪」。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逐渐演变为现代简化汉字的形式。

劫夺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为用武力、强行抢夺或夺取他人的财物或权益。它可以指代盗窃、抢劫等非法行为,也可以指代侵占、剥削等非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例如:

他们劫夺了银行的现金。

这个词可以通过与其他汉字组词,构成新的词汇,例如:抢劫、劫机、大劫、抢夺等。

与劫夺相近义的词汇有:抢劫、抢夺、抢夺、劫掠等。

与劫夺相反义的词汇有:赠予、交换、分享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