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务正业的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 魏忠贤 原名 李进忠 , 直隶 寧肃县 亡赖子也。”
“亡赖子”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不务正业、品行不端的人,常带有贬义,类似“无赖”或“游手好闲之徒”。例如明代文献中曾用其形容宦官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称其为“直隶宁肃县亡赖子也”。
主要见于明代文献,如《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用于描述社会底层中行为不端者。清代以后逐渐被“无赖”取代,现代已较少使用。
该词是带有历史色彩的贬义称呼,常见于明清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酌中志》等古籍来源。
《亡赖子》是一个形容词词组,意思是指被人抛弃、失去依靠的人。
《亡赖子》的拆分部首为“亠”和“赖”,分别位于字的上部和下部。
根据《康熙字典》,《亡赖子》的总笔画数为25画。
《亡赖子》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在这部小说中,有位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宝钗尤为妒忌黛玉,怂恿众人远赶黛玉,把她当作亡赖子。
《亡赖子》的繁体字为「亡賴子」。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在古代,「亡」的写法为「亾」,「赖」的写法为「賴」,当时的字形与现代相比略有差异。
他原本有着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却因自己的错误行为变成了一个亡赖子。
亡赖、赖子
弃儿、孤儿、无家可归者
亲近者、依靠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