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喻的意思、假喻的详细解释
假喻的解释
假借事物作比喻。 晋 傅玄 《叙连珠》:“不指説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
词语分解
- 假的解释 假 ǎ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 喻的解释 喻 ù 比方:比喻。譬喻。 明白,了解:不言而喻。家喻户晓。 说明,使人了解:晓喻。喻之以理。 姓。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假喻"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相对少用但具有特定修辞学内涵的术语,它指的是借助比喻的形式来表达非比喻性的内容,或者指一种特殊的、非典型的比喻形式。其核心在于“假借比喻之名”,行其他表达之实。
以下从汉语词典和修辞学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
核心定义与特征:
- 形式上的比喻,实质上的非比喻: “假喻”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在外在形式上符合比喻的结构(常出现“像”、“如”、“似”等比喻词),但其表达的核心意图并非为了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建立相似性的联系以增强形象性。它可能用于表达讽刺、夸张、假设、条件等非比喻性的语义关系。
- 区别于常规比喻: 在常规比喻(明喻、隐喻、借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是真实存在的,是表达的重点。而在“假喻”中,这种相似性可能是虚假的、不成立的,或者根本不是表达的目的。
- 表达特殊语义关系: “假喻”常常用来表达:
- 假设或条件: 例如,“像他那样努力,谁都能成功。” 这里的“像他那样努力”并非真的将“谁”比作“他”,而是设定了一个条件(如果像他那样努力)。
- 夸张或讽刺: 例如,“他跑得像蜗牛一样快。” 表面是比喻(跑得像蜗牛),实则利用蜗牛速度慢的常识进行反讽或夸张其速度之慢。
- 强调某种性质或状态: 例如,“他气得像火山要爆发。” 虽然用了比喻词“像”,但重点在于极度强调“气”的程度,本体(他的气)和喻体(火山爆发)之间并非建立形象化的相似联系,而是强调其激烈程度。
-
功能与作用:
- 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与力度: 尽管不是典型的比喻,“假喻”借用比喻的形式,依然能带来一定的形象感或冲击力,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 实现特定的语用效果: 如表达讽刺、挖苦、强调条件、进行夸张等,这些效果是常规比喻难以直接达到的。
- 体现语言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假喻”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修辞格形式的灵活运用和创新,不拘泥于严格的定义。
“假喻”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其本质是形式上模仿比喻,但语义功能偏离典型比喻的表达方式。它利用比喻的结构外壳,承载的是假设、条件、夸张、讽刺等非比喻性的语义内容。理解“假喻”的关键在于识别其形式与实质功能的分离,把握其借“喻”之名行其他表达之实的特性。
参考来源:
- 汉语修辞学相关学术著作及辞典中对特殊修辞现象的分析(如《汉语修辞学大辞典》等)。
- 语言学及修辞学研究中对非典型比喻形式的探讨。
网络扩展解释
“假喻”并非汉语修辞学中的常见术语,目前学术界和语言学领域也未见对这一概念的明确定义。可能的情况有以下两种推测:
-
可能是“借喻”的笔误或误传
若将“假喻”理解为“借喻”,则属于比喻的一种形式。借喻指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省略比喻词和本体。例如:“红领巾们正在植树”(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
-
或指“非典型比喻”的通俗说法
部分非正式语境中,“假喻”可能被用来描述看似比喻但实际不符合比喻逻辑的表达。例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跳动”,表面是明喻,但“石头跳动”不符合物理特性,属于无效比喻,这类表达可能被戏称为“假喻”。
由于该术语缺乏权威定义,建议使用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或确认是否为“借喻”“隐喻”等已知修辞手法的误写。若需进一步探讨,请提供更多例句或使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丈须杯中渌杯中之物鞭捶诐说餐柴尘微创钜痛仍错遻单打大舜地里地缘奉纳佛佛伽马刀杠衣鬼丹鬼头刀过会合式弘旷画栱回决焦先诫防及夫鸠聚揫迫剧暑睽时蜡鼻揽涕老宿蜡烛掠削鬑鬑颇有须赲趩力小任重麻石妙响悯凶默成凝虑攀恋迁宠晴畅让让热嘈三表山麓眚妖水底捞月太湖石填鸭瓦刀五瑞衔棰狭窄洗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