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违时。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深忧寡情谬,进伏两睽时。”
“睽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拼音为kuí shí,意为“违时”,即违背时机或不合时宜。这一解释在多个来源中一致出现,如《汉语大词典》及南朝鲍照的诗作。
出处与例句
源自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答客》诗:“深忧寡情谬,进伏两睽时。”
诗句中的“睽时”描述了进退两难、违背时机的矛盾状态,体现对不合时宜处境的感慨。
字义分解
应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古文语境,表达对时间错位、行动不适时的反思,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鲍照原诗进一步体会。
《睽时》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分离或分隔的时间。形容人们在时间上相互分离,无法共同体验同一个时刻。
《睽时》的拆分部首为目和时,它共有10个笔画。
《睽时》一词来源于《诗经·小雅·鹤鸣之什·有瞽者》:“鹤鸣于飞,于彼西雍,子之无怒,无斁于罔。”其中“无斁于罔”被解释为时间上的分离,即《睽时》。
在繁体字中,睽时的写法为「睽時」。
在古代,汉字《睽时》的写法可能是有所变化的。由于语言的演变和历史的长河,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古代的字形修改情况。
1. 在两地的时差中,他们每天只能通过电话来感受着《睽时》的痛苦。
2.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虽然我们能够通话,但我们依然会体验到《睽时》的苦闷。
近义词:分离、分隔、分散
反义词:共时、合时、同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