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怀持正义。《韩诗外传》卷八:“夫凤之象,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頷而鷄啄,戴德负仁,抱中挟义。”
(2).倚仗名义。《后汉书·刘盆子传》:“不如立宗室,挟义诛伐。以此号令,谁敢不服。”
“挟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读音和语境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读作 xié yì(较常见):
读作 jiā yì(古汉语用法):
《国语·齐语》中“挟其枪”即体现“持握”本义。
总结来看,“挟义”需结合读音和上下文理解,既可指崇高的道德坚守,也可含策略性的表达或行为。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国语》等典籍。
挟义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利用道义、伦理等方面的优势来达到某种目的或谋取私利。
挟义的部首是手,笔画数为7。
挟义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五年》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人通过利用旁人的谦虚和君子的社交规则来实现目的的行为。后来逐渐扩大为形容以对方的善意或友好为资本,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挾義(xié yì)是挟义的繁体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挟义也可以写作“挾義”,只是在简化后的现代汉字中,去掉了“義”字的旁边的“羊”字旁。
1. 他常常以别人的信任来挟义,达到个人的私利。
2. 这个人总是挟义行事,没有道义和原则。
3. 不要被他的挟义所迷惑,保持自己的判断力。
挟带、挟制、挟德、挟恩、挟诈。
利用、************、以强凌弱。
以义为本、遵循道义、光明磊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