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一种似羊之兽。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蛟羊似羊而无角,啖之,毒。”
“蛟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蛟羊”指传说中一种外形似羊的兽类,无角,且具有毒性。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描述为“蛟羊似羊而无角,啖之,毒”。
需注意区分“蛟羊”与“蛟”“羊”单独使用的含义,避免混淆。其核心定义仍以《述异记》的原始描述为准。
“蛟羊”是古代文献中的虚构生物,具有羊的外形和毒性特征,主要作为文化意象存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述异记》原文或权威古籍注解。
蛟羊是一个汉字词组,原意指的是一种神话中的神兽。蛟通“角”,羊指的是羊形状的物体。蛟羊又可以泛指蛟角和羊形的事物。
蛟羊的部首分别是虍和羊,具体的拆分笔画如下:
虍部:虎字底部,总共5画。
羊部:羊字底部,总共6画。
蛟字:虍(5画) + 羊(6画),总共11画。
羊字:羊(6画)。
蛟羊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兽》中,形容形状似蛟角的异兽。在现代汉字中,蛟羊已经成为一个词组,用来形容形状奇特的事物。
在繁体字中,蛟羊的写法为「蟯羊」。
在古代汉字中,蛟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由“虍”(虎字底部)和“乔”(意为高大)组成。羊的字形则与现代相同。
1. 那把宝剑的剑柄形状奇特,像是一条蛟龙的角和一只羊的形状,可谓蛟羊奇器。
2. 这座庙宇的屋顶上雕刻着蛟羊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蛟龙、蛟龙潭、蛟螭、龙羊
近义词:蛟龙、蛟螭。
反义词:羲、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