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什么办法。 明 李贽 《复邓鼎石书》:“虽知情不容已,然亦无可如何。”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乃大悔,然无可如何矣。” 巴金 《春》七:“这只是无可如何的绝望的哀诉。”
"无可如何"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面对某种情况或局面时毫无办法、无可奈何的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字面拆解
组合后指没有任何手段或途径能够改变现状,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彻底丧失。
情感色彩
常带有强烈的无力感和被动性,多用于描述因客观条件限制或现实困境导致的束手无策,而非主观不愿行动(如《汉语大词典》释义:"犹言没有什么办法")。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无可如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公子自知无可如何,只得依允。"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6卷,第102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无可如何:指对事情毫无办法。
近义词: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81页。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
"他生了个儿子,却是无可如何,只得卖与别人。"(形容因贫困被迫卖子的绝望)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校注本,第46回。
鲁迅《彷徨·祝福》:
"她大约只觉得苦,却又无可如何。"(刻画祥林嫂面对命运压迫的麻木)
来源:《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成语 | 侧重点 | 差异 |
---|---|---|
无可如何 | 强调无任何解决途径 | 突出"方法彻底缺失" |
无可奈何 | 侧重情感上的被迫接受 | 隐含"虽有不满但只能认命" |
束手无策 | 侧重行动能力的丧失 | 多用于具体问题解决场景 |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使用时需注意:
权威参考来源:
“无可如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ú kě rú hé,表示面对某种情况时毫无办法,强调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事情已成定局或困境无法解决,人们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应对。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知道事已无可如何”,即描述无法挽回的局面。
多用于描述对既定事实或困境的无奈接受,如“幸门一启,无可如何”(《资治通鉴》注),或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被动报告情景。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文学典籍及语言解析,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成语辞典。
八路军军歌牓子抃跃卜年长笛襜裙趁迭赤尉串道窜逃蹙蓄当冲蹈海人等长杖反坫烦嚣讽纠浮皮潦草盖棺事定狗行狼心广运棺殓孤藏鬼臼痕翳恢弘见微知着惊劫儆省开斥理烈临产乱世蛮庭眇少摹刻目围内倾粘附逆捍泥塑劈溜扑剌婆子铺殿花恰便似七孔针绮纨犬儿年囷窖射鸱都将升值食不二味湿度拾诵淑气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天门山腿肚子蛙讙夏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