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urret]∶在较大建筑物转角上的装饰性建筑物
(2) [watchtower at a corner of a city wall]∶城墙角上的远望楼
古代供瞭望和防守用的城楼。建于城垣四角,故称。《宋书·沉文秀传》:“时 白曜 在城西南角楼,裸缚 文秀 至 曜 前,执之者令拜。” 唐 元稹 《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明 何景明 《确山县修城记》:“ 良臣 则均力严事,葺其坏,繚其未完,树三城门楼及月城角楼,铺楼内,土城咸备。”
角楼是古代建筑中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构造,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角楼指建在城墙、宫殿等大型建筑物四角上的楼阁式建筑,主要用于瞭望和防御。其名称源于所处位置(城墙转角),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文献记载见于《三国志》。
中国现存最著名的角楼为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四座角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兼具防卫与礼制象征意义。其他代表包括西安、平遥古城墙角楼。
如需进一步了解角楼建筑细节,可参考故宫博物院官网或相关建筑史文献。
《角楼》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建筑物角落部分的楼阁。通常用于形容城墙或宫殿中设置的楼阁。
《角楼》的部首是“角”字的“角”部,笔画数为7画。
《角楼》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建筑词汇,用于描述城市或宫殿的建筑结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角楼一般建在城墙或宫殿的角落处,既具有防御功能,又可以更好地展现建筑的气势。
在繁体字中,《角楼》可以写作「角樓」。
在古代汉字中,角字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角的上方为半圆形,下方为直线,整体形状类似于现代的「乚」。而楼字的字形则与现代相似。
1. 这座城市的城墙上有许多漂亮的角楼。
2. 宫殿中的角楼高耸入云,宛如仙境。
3. 这座城市的角楼是古代建筑的精华所在。
1. 角落
2. 角色
3. 角度
1. 角落
2. 楼台
3. 亭台
1. 中庭
2. 中心
3. 正殿
昂扬仓琅根钞本朝恩成天愁慕黨翼钝重废水腐骨辅音字母绀发敢任虼蚫皮国产果腹户版回神,回神儿护痛糊涂到顶牋彩见访教灋焦核激薄停浇诘晨节离进士擧距虚恇扰刲刳狼狈万状连架绺子漏亡鲁连蹈海抡捆媒定鸣扃抹腻目注心凝娉娉迁转庆父擒奸酒侵食色叫赡赐设置送差特此童粱外扬外转杇墁侮亡祫祭狶膏析骸以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