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众的意思、道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众的解释

僧道们。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赵士遏》:“道众恐雨作不能焚词,既而至五鼓,醮事毕,雨乃大至。”《金6*6*梅词话》第三九回:“徒弟又问:‘请问那日,延请多少道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今乃乙酉年七月十五日,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道众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道众,汉语复合词,由"道"与"众"组合而成,特指道教信仰者的群体称谓。《汉语大词典》释其义为"信奉道教的人;道士的统称"(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36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全唐文·卷九百八十四》载:"敕令道众于玄元皇帝庙讲经",此处"道众"即指参与皇家道教活动的道士群体。

从构词法分析:"道"字取道教核心概念,既指道家哲学体系,亦指宗教实体;"众"表集体概念,强调道教组织的群体性特征。二者组合后形成专有名词,常见于宗教典籍与历史文献,如《道藏·太平部》所述:"道众修行,当遵三洞科戒"(来源:《中华道藏》第28册,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该词具有双重语义特征:

  1. 狭义指道教教职人员,即经过传度或冠巾仪式的道士群体。明代《大明律》规定:"道众需着法服,持度牒方可云游"(来源:《中国宗教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 广义涵盖道教信众,包括居家修行的居士群体。宋代《云笈七签》记载:"道众分为出家、在家二品"(来源:《道教典籍选刊》,中华书局2013年版)

当代宗教事务管理中,"道众"作为规范术语,见于《宗教事务条例》配套文件,特指在道教活动场所内常住的道教教职人员(来源:《宗教团体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国家宗教事务局2019年颁布)。

网络扩展解释

“道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僧道群体,即道士或僧人的集合称谓。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核心含义:
指参与宗教活动(如法事、斋醮等)的僧人或道士群体,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宗教场景描述。

文献例证

  1. 宋代洪迈《夷坚丙志·赵士遏》:
    “道众恐雨作不能焚词,既而至五鼓,醮事毕,雨乃大至。”
    ——描述道众因天气担忧法事进程,最终顺利完成仪式。

  2. 《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
    “徒弟又问:‘请问那日,延请多少道众?’”
    ——体现道众在法事活动中的规模与参与形式。

  3.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入道》:
    “广延道众,大建经坛,与先帝修斋追荐。”
    ——反映道众在祭祀仪式中的集体职能。

综合释义

补充说明

需注意,“道众”一词的“道”可涵盖道教与佛教(部分文献中“僧道”并称),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陂险碧纱不寤长忆承式淳淳出逃代匠逮引得命地方性法规东央西浼都然風勢丰岁敢怒敢言高拱灌地鬼巫龢暖鹤杖皇德黄郎子辉暎浑屯借一步迹访敬信巾几金尾倦烦槛窗抠迎愧厉懒洋洋茗战鸟师片月偏载朴船跷足抗手齐割亲庭去太去甚曲屋三晡省括十款天条说导殊效送粥米俗冗泰容腆颜通宵彻夜偷快斡刺污暴相辅相成香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