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羣氓的意思、羣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羣氓的解释

1.众民。

详细解释

众民。《文选·张协<七命>》:“羣氓反素,时文载郁。” 吕向 注:“羣氓,民也。” 明 高启 《寓感》诗:“蚩蚩此羣氓,几人出其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羣氓(qún méng)是汉语古语词,现多写作“群氓”,指代普通民众或底层百姓,常含贬义色彩,强调其未受教化、缺乏独立意识的状态。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普通民众

    指未掌握知识或社会资源的底层大众,常与统治阶级、精英阶层相对。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第1283页(ISBN 9787540231722)。

    例:《管子·君臣上》:“百姓羣氓,无所选其力。”

  2. 愚昧无知者

    隐含对民众蒙昧状态的批判,多见于古代文献的精英视角。

    来源:《辞源》(第三版)第4册,第2896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

    例:唐·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此弊不过逋租匿役,羣氓之常态耳。”


二、词源与演变


三、现代使用场景

  1. 文学批评:形容被奴役或未觉醒的群体(如鲁迅《文化偏至论》)。
  2. 社会理论:指易被煽动的集体无意识群体(参考勒庞《乌合之众》概念)。
  3. 使用注意:当代语境需慎用,避免对民众的贬损倾向。

四、权威文献例证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
  3.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 2000.

网络扩展解释

“羣氓”(现多写作“群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用法
    指普通民众,多用于中性或略带贬义的语境。如《文选·张协<七命>》中“羣氓反素,时文载郁”,吕向注“羣氓,民也”。明代高启《寓感》诗“蚩蚩此羣氓”也延续了这一用法。

  2. 现代含义
    指缺乏理性思考、易受群体意识影响的同质化人群,常含贬义。这类群体倾向于极端化接受或拒绝观点,拒绝复杂思考。

二、词义演变

三、使用注意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及社会心理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敖包邦客榜青暴酷虣乱蓓蕾本营不知利害惩乂陈祈持抱崇大充干愁胡唇呡聪明正直村色逮贱滴脩都速关差广播站禬礼憨涩黑名单鸿路悔祸镬铎楛矢之贡检柅景仰金麟集糅开幕词空闺寇偷绿头巾帽檐南画泥象旁民泼烟花曲谱让手善谈烧焊市道交示下顺职四化建设它门湍险外郎王甸瓦特微过纹丝不动先农坛贤首掀天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