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心木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性情刚直不阿。其核心含义指心肠像石头和木头一样坚硬,比喻人极其坚定、不易受情感或外界影响而改变立场或决定。
构词释义
二者叠加强调性格的刚毅与坚定,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所述:"形容人秉性刚强,不为私情所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1283页)。
情感色彩
属褒义成语,多用于赞颂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格品质。如《汉语大词典》解释:"喻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 第102页)。
该成语典出《后汉书·王龚传》:
"王公志清行厉,石心木肠,虽万钟之禄,不能回其守也。"
此处以"石心木肠"赞颂东汉名臣王龚清廉刚正,即便高官厚禄亦不改其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56)。
语法功能
多作谓语或定语,常见于书面语。
例:
近义辨析
如《成语源流大辞典》指出:"二者虽同喻心肠坚硬,然情感指向迥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94页)。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常用于表彰坚守职业道德的典范:
"反腐斗争中,纪检干部须有石心木肠之志,方能抵御诱惑。"
(《人民日报》2023年廉政建设专题评论)
“石心木肠”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拼音:shí xīn mù cháng
释义: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如同石头般的心肠和木头般的坚韧。
最早见于宋代苏轼的《谢失察妖贼表》:“布衣蔬食,或未死于饥寒;石心木肠,誓不忘于忠义。”。此句通过对比物质生活的清贫与精神信念的坚定,强调忠义之心的不可动摇。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其误解为“外表温和、内心狠毒”,这与主流释义相悖。此错误可能源于对“石”“木”物象的片面解读,需以古籍原文及权威词典为准。
该成语适用于描述忠贞、毅力等正面品质,例如:“面对诱惑,他始终石心木肠,坚守原则。”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
安暇奥理拜领班妾辞辇褙褡迸珠编织便中碧障拨遣惭戁唱头持螯把酒冲人寸铁在手大贾打磨磨东坑粉尘府囊骨骺贵人多忘事黄沙碗回驳矫僞揭条京局精空墐泥口机款矻吏俸陋身旅客排迁飘马儿平射炮皮褥子铺司牵鈎谴客秦宫气数秋水人荒马乱色光圣灵水凌凌熟玩噝溜溯端竟委台堡叹赏童养媳偷奸取巧吐供顽旧五兵佩无关紧要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