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虔的意思、矯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虔的解釋

(1).詐稱上命強奪他人財物。《書·呂刑》:“罔不寇賊,鴟義姦宄,奪攘矯虔。” 孔穎達 疏:“矯稱上命以取人財,若己固自有之。”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有時矯虔吏奮其威棱,踐元元如草芥。”

(2).泛指敲詐掠奪。 明 李東陽 《書某節婦事》:“二子既長,俾事生業。不克辦,則相與為遊蕩。日以漸困,朝夕弗能繼,則相與為矯虔,又弗繼。” 章炳麟 《訄書·定律》:“且今世矯虔之民衆矣!其尤黠者,蓋怯于犯吏而勇于陵人……短于鬭力而長于駕言,其情可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矯虔”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詞義
    指通過詐稱上級命令的方式強奪他人財物,或泛指一切敲詐掠奪的行為。例如官吏假托朝廷名義剝削百姓,即屬典型“矯虔”()。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尚書·呂刑》的“奪攘矯虔”,孔穎達注解為“假托上命強取財物”。後世如章炳麟在《訄書》中擴展其義,用以批判官吏濫用職權掠奪民衆()。

  3. 用法擴展
    除原意外,明清文獻中逐漸泛指不擇手段的欺詐行為。例如明代李東陽記載的“相與為矯虔”,即描述市井無賴的敲詐行徑。

  4. 相關辨析

    • 詞性:動詞,含貶義。
    • 結構:“矯”指假托,“虔”本義為殺,引申為強取()。
    • 近義詞:詐取、劫掠;反義詞:濟困、施予。

示例:古代貪官常矯虔百姓財物,如章炳麟所述“踐元元如草芥”,揭露權力濫用的危害。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矯虔是什麼意思

矯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違背真實、假意努力表現某種虔誠或正直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矯虔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矢為左邊部首,右邊的頁為右邊部首。

矢(5畫) + 頁 (4畫) = 矯(9畫)

虍(6畫) + 虍 (6畫) = 虔(12畫)

來源和繁體

矯虔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矯取義為矯正、糾正,虔取義為虔誠、正直。矯虔的合稱就是指虛僞地表現出虔誠或正直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矯虔的寫法是校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矯虔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矯的寫法是“鉡”,虔的寫法是“歬”,組合在一起為“鉡歬”。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寫法逐漸簡化成現在的矯虔。

例句

1. 他表現出一副矯虔的樣子,但我們都知道他心思并不真誠。

2. 這位政客的演講,充斥着矯虔的言辭,讓人難以相信他的真實動機。

組詞

矯正、矯飾、矯情、虔誠、虔敬、虔奉等。

近義詞

矯飾、僞善、假意、作假、裝腔作勢。

反義詞

真誠、真實、坦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