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烛西窗"是一个源自古典诗词的成语,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及文化内涵:
指亲友或伴侣在灯下促膝长谈的情景,常寄托思念、重逢或温馨团聚的情感。字面意为"在西窗下修剪烛芯",通过剪烛动作延长照明时间,象征彻夜长谈的亲密氛围。
出自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借想象中与妻子剪烛夜话的场景,表达羁旅中的深切思念(《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
如清代纳兰性德《金缕曲》中"忆剪烛、西窗旧事",追忆故友相聚时光(《通志堂集》卷九)。
宋代贺铸《窗下绣》以"西窗剪烛浑如梦"隐喻闺中相思(《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既含对往昔的追忆,亦含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体现中国诗歌"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中国文学意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当代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温馨的叙旧场景。例如:
"老同学相聚,剪烛西窗畅谈至天明。"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学术参考来源:
“剪烛西窗”是汉语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现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出处与背景 出自李商隐诗作:“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为作者滞留巴蜀时所作,秋夜听雨触发了对远方妻子的思念,通过想象未来重逢时“剪烛夜谈”的场景,表达深切的羁旅愁绪。
二、语义演变
三、文化意蕴 该成语承载着两层美学意象:
注:现代使用中需注意语境,若特指夫妻情感宜用原义,普通聚会建议用“围炉夜话”等更中性的表述。
骜嚣鸨奥饱经忧患鼻上粃政草靡察里津保卫战春律此际大堂抵押董率窦窌法禁飞地愤争攻心扼吭管宁榻贵疎孤野祸隙简能教唆继承法京朝赳赳武夫踞厕鞠稚烂糊丽姿煤汽灯怓怓暖灵女校书疲心竭虑情旨阙蠹诎意善刀而藏身手射驭事与愿违私计繐帐诉人夙智太阳辐射谈啸甜言软语挑试铁什桶子帽抟影土壤污染忘颜下调骧腾香缯闲或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