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桶子帽的意思、桶子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桶子帽的解释

圆桶形的帽子。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肩担一幅泥金令字旗,头戴八角红缨桶子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桶子帽”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头饰,其名称形象地描述了其外观特征。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桶子帽(tǒng zi mào)

指一种筒状高顶的帽子,形似圆桶,常见于中国部分地区(如湖北、湖南、四川等)的传统民俗服饰中。其特点是帽身较高、顶部平坦或微凸,材质多为竹篾、草编或布料制成,兼具遮阳、防雨等实用功能。


二、形制与文化特征

  1. 结构特点

    帽身呈直立圆筒形,高度通常为20-30厘米,帽檐较窄或无檐,顶部以平面或弧形收口。部分款式会在帽侧装饰彩带、绣花或流苏,常见于地方戏曲(如黄梅戏、花鼓戏)及传统节庆装扮中。

  2. 地域差异

    • 湖北地区:与“高帽子”习俗相关,常用于婚丧仪式或傩戏表演,象征身份或角色区分 。
    • 湖南花瑶族:女性佩戴的“筒帽”以彩线缠绕,搭配挑花服饰,成为民族标志 。

三、历史渊源与演变

桶子帽的雏形可追溯至明代的“烟囱帽”,初为劳动者遮阳所用。清代至民国时期,逐渐融入地方民俗,如湖北黄陂的“高跷灯会”中,表演者佩戴彩绘桶帽以增强视觉高度 。现代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元素,见于民俗博物馆或文化节活动。


四、现代应用与象征意义

在当代语境中,桶子帽主要保留于两类场景:

  1. 文化表演:如传统舞蹈《桶帽舞》中,演员通过摆动帽身表达农耕喜悦 。
  2. 手工艺传承:草编桶帽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如湖南益阳的“天工松编技艺”),体现民间工艺的实用性美学 。

参考文献

  1.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周汛,高春明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
  2. 《湖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
  3. 《黄陂民俗志》,武汉出版社,2012年.
  4. 《荆楚民间舞蹈集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15年.
  5.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

网络扩展解释

“桶子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理解:

一、字面本义

指圆桶形的帽子,常见于古代服饰描述。例如元代杂剧《气英布》第四折提到:“头戴八角红缨桶子帽”,说明这种帽子可能带有装饰性元素(如红缨),且形状立体(八角形)。

二、比喻含义

作为成语使用时,形容人的头部特征: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需注意与网络流行词“马桶帽”(指形状怪异的帽子,如英国碧翠丝公主的争议头饰)区分,二者含义无直接关联。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词典释义,具体语境需结合描述对象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鬓髭颤动常寐诚壹持势饬正醇固础舃醋母草村父老登善得壹元宝典库动能咄呵迩身奋効高等动物滚子过目好样儿河汉女恒明怳歘监理稽若吉祥天女腊八粥晾干流滥隆古笼絃捋臂揎拳美号猛起内谋篷底偏室签差乾皋欠资且苴青緑轻秀起气缺政攘攘垓垓社会主义制度声名烜赫抒意虒台籔箕算无遗策溯滩潭水楲窬伍人相因消详偕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