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建旟的意思、建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建旟的解释

(1).古代冬季大阅,州里之长立旟旗以为标志,象征勇猛、敏捷。建,树立;旟,画有鸟隼的旗。《周礼·春官·司常》:“及国之大閲,赞司马颁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

(2).指大将出镇。《晋书·良吏传论》:“ 鲁芝 等建旟剖竹,布政宣条,存树威恩,没留遗爱,咸见知明主,流誉当年。”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每建旟推轂,三令五申,躬擐甲胄,亲当矢石。” 清 汪彦博 《纪柳州杨太守劝民开垦荒地事》诗:“ 杨侯 才多抱伟略,建旟边嶠新分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建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含义如下:

  1. 字面释义:

    • 建:树立、竖立。
    • 旟 (yú):古代的一种军旗。其形制通常为上面绘有鸟隼(一种猛禽)图案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有载:“鸟隼曰旟。” 典出《周礼·春官·司常》。
    • 合义:字面意思就是“竖立起绘有鸟隼图案的军旗”。
  2. 核心含义与引申义:

    • 建立军府或出任军事统帅:在古代,“建旟”是建立军事指挥机构(军府)或受命担任一方军事统帅的标志性行为。竖起象征军队和指挥权的“旟”旗,即代表正式建立军事指挥中心或就任统帅职位。例如,古代将领被任命为某地都督、节度使等要职时,常被称为“建旟”。
    • 统兵镇守一方:引申为统率军队,镇守某一重要地区或边疆。典出《周礼·春官·司常》及历代史书职官志。
    • 开府治事(特指军事):与“建牙”(树立牙旗)类似,“建旟”也指高级军事长官开设府署,建立僚属班子,处理军务。在古代文献中,“建牙”与“建旟”常可互用或连用,均指高级武官开府。如《晋书》等史籍中记载将领“建旟”某地。
  3. 象征意义:

    • “旟”作为军旗,象征着军权、威严和征伐。因此,“建旟”这一动作本身就代表着权力的行使、军事行动的展开以及对某一区域的军事控制的确立。其象征意义源于古代军旗制度,见《周礼·春官·司常》。

“建旟”指竖起绘有鸟隼图案的军旗,其核心含义是建立军事指挥机构(军府)或出任军事统帅,统兵镇守一方。它是古代任命高级武官、建立军事存在和行使军事指挥权的重要象征和代称。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建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由“建”和“旟”两部分组成,其含义与军事、礼仪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拆解


  1. 指树立、建立,源自甲骨文中的象形字,表示手持令旗或标志物进行规范管理。在旗帜相关的语境中,特指竖立旗帜(如《诗经·小雅·车攻》中“建旐设旄”)。


  2. 古代画有鸟隼(猛禽)图案的军旗,象征勇猛和敏捷。《周礼》记载,州里级别的官员在冬季大阅时立此旗为标志,后来也泛指军事将领的旗帜。

二、整体含义

三、文献用例

  1. 《周礼》:“州里建旟”——强调礼仪规范。
  2. 唐代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每建旟推毂”——形容将领指挥军队。
  3. 清代汪彦博诗:“建旟边峤新分符”——指武将受命镇守边关。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周礼》《晋书》等典籍,或查阅古代军事礼仪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罽裘雹布葆颐辨尝并覆不二价璨绮陈室趁时冲泥道术防避父息干掉弓鞋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供月儿狗改不了吃屎骇恻红情后从花杵晦夜礛诸交钱椒室踖踖谨独冀群棘矢客到客到旷样昆邱礧落连扯罗文买帐弥沦难阻跑腿儿起基轻吕庆誉起跳秋原牣充赏句时来运来松坞蛈蝪提摄痛痹外扬万紫千红卫夫人伪妄文烛无德仙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