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署的意思、谏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署的解释

谏官官署。《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复本》:“时 永乐 萧相 寘 亦居諫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谏署”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谏署(拼音:jiàn shǔ)指古代负责谏言的官署,属于中央机构的一部分,主要职能是接受官员的谏言并上呈皇帝。该词由“谏”(规劝君主)和“署”(官署)组成,字面含义即“谏官的办公机构”。


二、详细解释

  1. 职能与性质
    谏署是谏官的集体办公场所,谏官职责包括向皇帝直言进谏、纠正政策失误等。例如唐代《剧谈录》记载:“时永乐萧相寘亦居谏署”,表明谏署是谏官任职的机构。

  2. 引申意义
    该词也可比喻敢于直言的官员,强调其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品质。例如在历史语境中,称某人“居谏署”不仅指其官职,也暗含对其刚正品格的认可。


三、历史背景与文献出处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制,可参考《太平广记》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谏署

谏署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字组成。其中,“谏”是由讠(讠是个别做为偏旁的右上角的“言”)和言组成,表示劝谏、规劝、忠告的意思;“署”则由罒和者组成,表示签字、批示、公文抄写处的意思。

部首和笔画

谏的部首是讠(讠是个别做为偏旁的右上角的“言”),而它的总笔画数为4画。署的部首是罒(罒是“网”字的旁边加两点儿),总共有13画。

来源和繁体

谏署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古代官职的名称。在古代,谏署是皇帝朝廷中的一个重要职位,负责向皇帝提出忠言和规劝。繁体字的谏署是諫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谏署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谏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空心的长方形,下半部分是“言”的右侧开口,偏旁保留了“言”的两个横折。门字则是独立的,下面没有"者"的偏旁。

例句

1. 官员应当勇于谏署,为皇帝提出真实的建议。

2. 志士须有忠言逆谏之志,方能为国家谋福利。

组词

谏官、署名、谏进、谏对、谏察、宣谏、进谏等

近义词

谏状、谏书、规劝、忠告

反义词

奉承、阿谀、迎合、顺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