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署的意思、谏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署的解释

谏官官署。《太平广记》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复本》:“时 永乐 萧相 寘 亦居諫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谏署"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定机构称谓,其核心职能为谏诤规劝。该词由"谏"与"署"复合构成:"谏"指直言规劝,《说文解字》释为"证也",强调以正言相告;"署"则指官署,《汉书·百官公卿表》注"署,官舍也",特指办理公务的场所。

在制度沿革方面,唐代始设专职谏官机构,宋承唐制设立谏院。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谏署官员需"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其职责涵盖政策监督、官员监察等要务。

机构设置上,明代参照前代制度设立六科给事中,隶属谏署体系。《明会典》详载其建制规模:"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四至十人不等",形成完备的谏议组织架构。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古代政治体系中"以言纠官"的制衡思想,符合《周礼》"保氏掌谏王恶"的治理传统。

从语源学角度考察,《康熙字典》引《正字通》强调谏官"拾遗补阙"的特殊职能,其称谓演变折射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轨迹。现代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谏署制度实质是"皇权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谏署”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谏署(拼音:jiàn shǔ)指古代负责谏言的官署,属于中央机构的一部分,主要职能是接受官员的谏言并上呈皇帝。该词由“谏”(规劝君主)和“署”(官署)组成,字面含义即“谏官的办公机构”。


二、详细解释

  1. 职能与性质
    谏署是谏官的集体办公场所,谏官职责包括向皇帝直言进谏、纠正政策失误等。例如唐代《剧谈录》记载:“时永乐萧相寘亦居谏署”,表明谏署是谏官任职的机构。

  2. 引申意义
    该词也可比喻敢于直言的官员,强调其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品质。例如在历史语境中,称某人“居谏署”不仅指其官职,也暗含对其刚正品格的认可。


三、历史背景与文献出处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制,可参考《太平广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苍颜白龙邦社半头晌刨子绷簧币齎笔匣错节丹脂盗香迭迭薄薄断织之诫对方发齿雰雺负柩抚翼干逜隔界乖阙海客乘槎翰毛诃毁何去何从红茵歼戮浇懦加席齎嗟叽叽嘎嘎精达九蒸三熯空悬捆子礧击詈夷爲跖牧羊哀话凝雨仆竪前数勤劳曲译人国容措三对六面摄詟势如破竹首辅霜林疏恶属毛离里竦然兔罟往旋帷席限忌萧耗枵如协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