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木中交错连结之处。常用以喻艰难繁杂之事。《后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宋 司马光 《清风台》诗:“水鑑秋毫尽,霜锋错节开。”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器成错节,圣啟殷忧。”
“错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义:指树木中枝干或根系交错盘结的部位。
比喻义:常用于形容复杂棘手的问题或艰难处境,强调事物纠缠难解的特性。
总结来看,“错节”既是自然现象的具象描述,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中以物喻理的思维传统。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错节》这个词意为关节错乱,特指好事与坏事、快事与慢事或事情的发展节奏不协调。
《错节》的拆分部首为“言”和“手”,笔画数为10画。
《错节》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篇中:“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里的“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就是指“评判、处理事物不失度”的意思。
《錯節》
古代汉字写作“錯節”。
他们的合作出了错节,导致项目延迟。
错综复杂、节制、错误、时节
脱节、不协调、不和谐
配合、协调、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